4月21日上午,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結束後沒多久,一個微博賬號就被網友曝出於開考前一小時貼出了疑似本次考試的題目和參考答案。多名參加考試的學生表示,網上流出的考題與真題相似度接近80%。出題方上海外國語大學表示已向公安機關反映情況。目前是否泄題尚待警方覈實,在閱卷中會對雷同捲進行甄別,並對雷同部分進行零分處理。(4月22日《北京青年報》)

英語等級考試的嚴肅性不容質疑。英語四級考試試題和答案提前泄露,擾亂了正常考試秩序者,挑戰了法律尊嚴與考試公平,侵犯了大多數考生的正當權益。泄題事件一經證實,不僅雷同卷會被記零分,相關責任人還會受到處理。

事實上,不僅是今年,英語等級考試舞弊乃至發生泄題事件,早已是家常便飯。教育部門也爲此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完善試卷保密措施,嚴格執行監考制度;嚴懲舞弊事件當事人;對四六級考試做一些改革:不頒發合格證書、取消四六級考試成績與學位證書掛鉤的硬性規定;取消英語四六級完形填空題,增加翻譯題權重,等等。按常理推斷,考生對英語等級考試的關注熱情應有所降溫,考試舞弊事件應該大大減少,但是英語等級考試舞弊事件一再上演,不能不令人深思。我不禁對國家考試的公信力與權威性產生了懷疑。

作爲全國統一考試的英語等級考試,本應有很高的誠信度與嚴密的命題、試卷保密制度,爲何一再發生舞弊事件呢?當然,不可否認,舞弊的直接原因是部分人僥倖心理作怪、缺乏做人誠信,爲了利益,不惜挑戰法律制度。但是,英語等級考試頻繁暴露問題也與外語功能被不恰當放大有關。

雖然現在英語四六級考試不頒發等級合格證書,但是考試分數仍然存在,不少高校仍然拿英語考試結果來評價學生,甚至仍以不頒發學位證書相要挾。英語等級四六級考試成了大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更爲關鍵的是,現在整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對英語水平的崇拜情結,特別是英語水平的高低成了學生就業的重要籌碼,成了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英語的工具性正被其功利性所取代。高考改革方案雖說增加了英語考試的次數,但是語數外作爲高考必考科目,英語學科的地位非但沒有削弱,甚至還有不斷加強的趨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使教育部對英語等級考試政策有所調整,即使有的高校想對學生英語水平要求的尺度有所放鬆,但是相對於社會對英語水平的崇拜情結也顯得力不從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全民學英語,孩子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學英語,英語學習蓋過母語,與其說是對英語的重視,還不如說是社會外語崇拜情結在學校的真實鏡像。大學生們忙於專業學習,忙於考研,忙於四處求職,忽視了英語學習,又希望獲得較好的英語等級考試成績,作爲就業的敲門磚與通行證。他們鋌而走險,僥倖寄希望於舞弊,甚至有人泄題並不難理解。

英語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但是英語畢竟是一種語言交際工具,英語學習畢竟不是研究學術、探討尖端科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潛在鼓勵學生做考試“機器”,已經背離了英語教育的初衷。取消完形填空,四六級考試形式與GRE、托福考試更爲接近,是一種進步。但是,相對於英語四六級的社會崇拜情結而言,改革四六級英語考試題型,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責任,完善試卷保密措施與監考制度,顯得遠遠不夠。

在我看來,要從根本上剷除英語等級考試舞弊的現實土壤,除了相關部門嚴肅查處泄題事件以外,一方面大學要反思英語的工具屬性,改革大學英語教育評價制度,通過制度的力量,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英語學習觀。更爲重要的是,有關部門還要通過輿論引導手段和社會實踐事實,推進功利英語當向工具英語轉型,逐步淡化英語崇拜的社會心理,讓英語考試逐漸迴歸理性,讓英語教育迴歸語言工具本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