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18-04-23(商業電訊)--4月22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正式召開。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羣力受邀在峯會主論壇作主旨發言,分享了中國電科在數字中國建設領域的實踐經驗,探討了未來智慧社會建設的思考。以下是發言全文: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受邀參加本次論壇,在數字中國建設的發源地福建,與大家一起分享中國電科在數字中國建設領域的實踐經驗,探討未來智慧社會建設的思考。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總書記首次提出,信息化爲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去年12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會上,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和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建設,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這是我們前行的方向和指引。

一、時代發展召喚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發展到信息時代,特別是近年來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推動人類社會形態向智慧社會轉變。

在這個時代數據對於人類生活越來越重要,就像土地對於農業時代,能源對於工業時代,原有的信息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國家近年來關於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也在加快部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調要在加強網絡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向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爲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基礎設施演進,融合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建設泛在先進、開放物聯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二、正確認識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當前,各類信息基礎設施主要由各個城市的有關部門和各個企業根據各自的需求進行建設,形成了類似於“煙囪式”的組成架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各自的需求,但這些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應用,難以有效支撐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雖然近年來許多城市試圖打通“煙囪”,但建設模式上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是目前一般是在功能層進行整合,相關部門、城市之間的數據仍做不到深入的共享互通,在支撐政府精細化管理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是現有信息基礎設施缺乏頂層,建設時協同化不足,標準不一,體系各異,難以從數據的原始底層進行數據的融合,數據的價值遠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規模效應不明顯、重複建設現象仍廣泛存在,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也不符合安全綠色的發展要求。

四是大數據、人工智能、雲服務等新技術、新產品催生的基於知識的智能服務成爲智慧時代信息基礎設施基本的,也是必然的要求,成爲數字經濟的基礎資源。

總的來說,當前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模式還不完全適應數字中國發展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三、積極探索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模式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作爲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力軍,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擔當,多年來深度參與數字中國建設,積極服務黨和國家的戰略落地,致力於成爲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商和服務商。

多年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數據作爲智慧社會的核心要素,將成爲類似於水、電等人們日常生活必須的物品。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就是圍繞數據的產生、傳輸、存儲、處理,並提供數據產品和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將成爲智慧社會、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主要由物理設施層、運行和管理層、產品和服務層組成。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特點:

一是作爲一種面向社會各方面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支撐智慧社會、數字中國發展,就像“七通一平”中的自來水、電力等一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需要政府主導下的頂層設計;

二是建設過程中,一般是“大家建、大家用”的模式,多主體分類分佈式建設,既要注意目前已有的各類信息基礎設施,又要佈局新技術、新產品、新類型的信息系統和應用系統,必然加強行政和技術的統籌協調;

三是數據越是成爲資源,數據越是開放,服務越是智慧化、智能化,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是更高,智慧時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必然不斷增加高可靠、高安全要求(近年來數據的泄露、間斷等問題日漸嚴重,比如前段時間Facebook的用戶數據泄露問題,Facebook最新的報告中稱多達8700萬人);

四是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應用必然推動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有利於推進和加快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中國電科在福州、深圳、嘉興三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已經進行了有益嘗試。按照強化共用、整合通用、開放應用的建設思路,建設了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不僅對城市態勢進行綜合動態監測和管理決策支持,也爲各類應用系統共享全域數據,提升自身能力打下了基礎,切實打造出城市治理體系的“中樞”和“大腦”,推動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城市、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

四、把握建設規律加快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要以滿足智慧社會發展要求來設計和建設。這就要求信息基礎設施不僅要從功能層進行整合,更需要從基礎層進行整合,從數據層面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基礎設施,在政府的管理下爲全社會的應用提供開放式的平臺,實現在正確的時間,將有價值的數據,送到有用的地方。

爲此我們倡議:

政府主導,企業建設。 企業要肩負起責任,成爲建設主體。在政府主導下,尊重市場規律,採用“大家建、大家用”的模式,積極運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

協同推進、規模建設。 堅持綠色安全發展理念,避免“先污染後治理”。要按照規模化、協同化、多樣化推進建設,在各行各業應用系統建設的基礎上,逐步打通基礎設施部分,整合政府、行業資源,加快“數字城鎮化(類似於“七通一平”)”建設。

持續演進,體系建設。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演進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要強化應用系統建設牽引作用,切實解決社會發展遇到的問題,推動傳統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機融合,有力支撐“社會智慧化”發展。

跨越發展,先行建設。 智慧社會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願景,需要用創新的思想,腳踏實地的作爲紮實推進。把握信息在未來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作用,發揮信息主導的作用,提前佈局、設計、建設、運營基礎設施,推動國家發展進入新時代,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總之,我們希望和大家一道,共同推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我國信息化跨代升級,有力支持智慧社會、數字中國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