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局 | 先派航母羣 後否認增兵,這仗還打嗎?

最近,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那根弦,緊之又緊。美方在經濟和軍事上同時發力,頻繁採取行動對伊朗極限施壓,導致中東局勢不斷升溫。

5月初,美國宣佈向中東部署“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戰鬥羣、戰略轟炸機和船塢運輸艦等以應對“伊朗威脅”。

但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又表示,他認爲目前美國不需要向中東增兵。

同一天,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在五角大樓對記者強調,美方的目標是威懾而不是發動戰爭。

美伊之間會否終有一戰?伊核協議前景如何?伊朗國內目前到底是什麼狀況?對於這一連串問題,新華社駐德黑蘭記者馬驍爲您一一作答。

“極限施壓”是什麼?伊朗能扛得住嗎?

美國極限施壓其實是“極限試壓”,不斷加碼考驗伊朗的承受能力。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逐步重啓制裁措施後,截至今年4月,效果不如預期。

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對伊朗發出新威脅,“如果伊朗想要一戰,那將是伊朗的終結。永遠不要再威脅美國”。同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薩拉米表示,“我們不想要戰爭,但也不懼怕戰爭”。從雙方表態看,美國想打不敢打,伊朗不想打但也不怕打。

伊朗雖然經受了貨幣大幅貶值、嚴重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但基本沒有出現物資供應短缺和大規模社會動盪,更沒有動搖伊朗政府的意志而重新談判伊核協議。

美國對伊朗實施了哪些制裁?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就一直遭受美國各種名目繁多的制裁。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各類制裁措施中,殺傷力最強的是金融制裁、石油出口制裁和航運制裁。

在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中,美元是使用範圍最廣的貨幣。當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制裁伊朗航運,禁止美元交易,就如同切斷伊朗與世界的金融聯繫。不僅任何國家和企業與伊朗的貿易和投資都面臨結算困難,美國還實施所謂“長臂管轄”,令任何企業和個人從事涉伊經貿活動都面臨重重障礙。

伊朗採取了哪些反制措施?

面對外部制裁壓力和軍事威脅,伊朗目前未放“軟話”,但總體保持克制。

伊朗總統魯哈尼8日發表電視講話,宣佈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不再對外出售重水和濃縮鈾。他希望在60天內與伊核協議其他簽字方就協議中伊方權益問題進行談判,如果訴求得不到滿足,伊方將不再限制鈾濃縮活動的產品丰度。

同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也發表聲明,表示伊方將不再完全履行伊核協議。聲明要求伊核協議其他簽字方在60天內履行各自義務,尤其要保障伊方在石油和金融領域利益。

伊朗方面反制措施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能被視爲退出伊核協議之舉。

伊核協議存續可能性有多大?

伊核協議存續前景並不樂觀。協議簽署之初,美伊兩國國內就均有不少異議。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啓制裁措施後,伊朗政府便已多次警告,若協議中伊方權益得不到保障,伊方就將退出伊核協議。

根據協議,如果相關方重啓對伊制裁,伊朗可將其視爲全部或部分停止履行協議承諾的理由。

美伊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現階段,沒有跡象顯示美伊之間會爆發大規模戰爭。戰爭成本對雙方而言難以承受。美國雖然對伊朗有着絕對軍事優勢,但如果以推翻伊朗政權爲目的發動戰爭,一定會陷入新的泥潭。而特朗普一直主張美國從海外戰場抽身。

最害怕美伊開戰的,恰恰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因爲戰事一旦開啓,很難迅速收場。而這些國家的經濟對地區穩定非常敏感,包括石油出口、金融業、旅遊業。美伊戰爭不管結局如何,恐怕都會使這些國家遭受重創。 

當前狀況下,伊朗國內是怎樣的氛圍?

美國中止給予八個國家和地區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並出臺製裁伊朗金屬礦產領域的制裁措施後,伊朗國內民生經濟保持了基本穩定,表現好於預期。

美國的石油出口豁免到期前後,伊朗貨幣里亞爾匯率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明顯波動,但很快恢復穩定。基本生活物資的價格在經歷年初50%以上的上漲後,目前已經保持了穩定,甚至略有回落。

伊朗國內目前雖然仍然面臨較高失業率、市場活力萎縮、生產下降的考驗,但不太可能發生嚴重的社會動盪。

國際各方對此有何反應?

英國外交大臣亨特指出,伊朗宣佈部分退出伊核協議是“不受歡迎的”行爲,如果伊方停止履行協議相關承諾,將承擔相關後果。

法國外交部則警告,如果伊朗重啓核計劃,歐盟可能會對其實施制裁。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表示,伊核協議是現階段維持全球核不擴散條約的核心,德方將與相關各方保持溝通,希望伊方切實履行協議。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呼籲歐洲國家履行對伊核協議的相關義務。他指出,目前情況下,要求伊朗履行伊核協議義務已很困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讚賞伊方迄今嚴格履行全面協議義務,堅決反對美方對伊單邊制裁和所謂的“長臂管轄”,對美方有關做法進一步加劇伊核問題緊張態勢表示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