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天要走了,我想讀詩和愛你

戊戌,春末

歡迎觀看,鳳凰網文化誠意之作

《春天讀詩·5》

歷時6個月的拍攝製作

只爲在這個春末,給你帶來最詩意的感動

只待你的指尖,輕輕點開

這一場21分40秒的約會

共赴一段理智與情感的旅程

沒有人能拒絕春天,拒絕詩

文 | 《春天讀詩》

春天,被冠以萬物復甦的美名,世界向白晝與激情傾斜。熱衷製造遊戲的造物主,將時間刻度重新歸零。

於是春跨在風尖之上,暢通無阻低空飛行,百鳥爲其吹起口哨,河水揚起波光粼粼的腳尖,樹木吐出透綠的星光,陽光撫摸行人的薄衫,詩人一朵一朵破土而出,噙着淚光,和聲唱道:好一支壯觀的酒神歌隊!

"別做夢了!"

理智大聲地提醒,別忘了你所身處的時代,你明天的恐懼、昨日的厭倦,還有死亡的陰影和歷史的使命,你作爲一大羣西西弗中的一員,始終處於名爲"毀滅"風暴的中心,你要在這喧囂與兇猛的誘惑和恐懼之中,保持清醒的智性,剋制氾濫的激情,拼出一條活路來,這纔是你該做的。

"別否認你溫柔的目光,我們並非背道而馳。"

情感躺在理智的臂彎裏說,沒有人能拒絕春天,拒絕詩。

這是一曲不斷迴旋往復,衝突而又和諧的交響。所有迷狂的、果敢的、痛楚的、寂然的生命,都是理智與情感共同作用而生的奇蹟。

《春天讀詩·5》,八位讀詩人一同踏上理智與情感的旅程,找尋那些隱祕在我們內心的堅硬與柔軟。

詩人谷川俊太郎

"我是最溫柔的目光,我是多餘的理解"

谷川俊太郎

是什麼,讓一個人甘願被"愛神"擊中,忍受刺骨的灼燒,仍晝夜不息地把愛的蹤跡苦苦追尋。

日本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說"萬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獨的力",然而關於愛,他也同樣所知甚少--"我是逃奔到心中的肉體/是不知道大地的腳/是無法扔掉心的手/是被心凝視的眼/但我不是愛"。

詩人黃燦然

"如果有來生,我下一輩子就不做詩人了"

黃燦然

有時候,做詩人是痛苦的,也是必須的。坐在舊磚窯的穹頂之下,面對鏡頭的黃燦然顯得瘦弱而驚慌,只有手中的香菸可以暫時安撫他對這塵世的不適。"如果有來生,我下一輩子就不做詩人了",雖然這並不意味着今生後悔做詩人。

只是詩人總顯得形單影隻,堂吉訶德一般獨自抵抗着這個世界。在江南的小鎮裏閒走,黃燦然嘗試做一個不用思考的人,他對着電線杆上的鳥兒吹口哨,長久地注視着石板巷裏一窩剛出生的小貓。

來生,他還要走更多的路,爬更多的山,但卻不再讚美陽光,只好好享受陽光,也不再歌頌人,而做他所歌頌的人。

演員藍盈瑩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

藍盈瑩

孤獨的不止詩人。人們在愛中煎熬、迷茫、受挫,卻至今沒有人捨得將它丟棄。即使卑微如塵埃,微光近於沒有,人們總還是想盡辦法站在愛的一邊。咖啡館裏,藍盈瑩正等待着所愛之人,渴望着愛情的幸福。

時光流逝,等待變成了無聊,她開始陷入一種迷醉,卻也一點點沉浸在了這份喜歡的寂靜中,"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彷彿你消失了一樣"。

愛,究竟是兩情相悅還是自我陶醉,誰又能說得清,長相廝守是有些人的浪漫,還有一些則"因那不是真的而覺得幸福。"

詩人阿多尼斯

"所有這一切,纔是我的祖國"

阿多尼斯

那是一種怎樣的熱愛,會讓一個人在聽到"祖國"這個詞時,眼含熱淚、骨骼顫慄,即使它滿目瘡痍、兇光四伏。

88歲高齡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行李在側,顛沛失落於異鄉,用古老的阿拉伯語反覆吟誦着那些被售賣、在禱告、在擦皮鞋的孩子,吟誦着憂愁的父親的臉龐。而他的祖國正又一次被戰火燃燒,滿目破碎中,日常變得不再日常。

作家蔣方舟

"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

蔣方舟

"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我選擇無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亂",當年輕的蔣方舟念起這些禪意的句子,一種別樣的味道如時空交錯般流溢。

但其實,如夢界仙老的周夢蝶也寫過驚覺的句子:"每一個日子/赫!不都印有斑斑死昨生今的血跡/五瓣五瓣的?"所謂"最後一人成究竟覺",並非全然物外、孤冷於世,情感照見生命之光,理智竊火施與衆生,漸行漸遠而未曾偏離足下一毫末。

詩人芒克

“你看到陽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嗎"

芒克

不加自省和節律的情感,勢必將走向毀滅與虛無。詩人芒克堅定地抗拒着被陽光吞噬,他遠赴德令哈,在高原之上凝視着日光,凝視着套在向日葵脖子上的牽在太陽手中的繩索,他的吶喊之聲響徹山野:"你看到了嗎/你看到陽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嗎",這是最爲嚴苛,又最爲柔情的詰問。"

腳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會攥出血來",殘酷的句子裏有殘酷的歷史,即使過去了四十年,依然鏗鏘有力,何況現實總是以曾有的方式重複上演。

詩人楊煉

"一生的病/是撫摸一個變幻不定的字"

楊煉

情感愈是濃烈,死亡的陰影就愈顯現得真切。在生命勃發的春天,詩人楊煉想起了三十五歲時的那首自題。寫下句子時,他或許還是爲賦新詞強說愁;讀起詩篇來,他卻已經真的不再年輕,對歲月、衰老和死亡都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綿綿細雨中,他張着透明的傘,行過街市、古樓、孩童的歡笑,舊日的慨嘆正變成眼前的事實--"一生的病/是撫摸一個變幻不定的字"。"血管裏的那口鐘硬了",預警之鐘愈發洪醇,"野狗猩紅的目光"愈加可怖可笑,不懂得衰老,何以懂得生命?

演員黃璐

"我的三十歲馬馬虎虎"

黃璐

水的一面是火,寂靜的一面是慾望。一片記憶的棄園,"我的三十歲馬馬虎虎","文藝女神"黃璐在廢墟之上舞動衣裙和紅脣,"我就地燃燒的身體/讓他們目瞪口呆/他們不明白爲什麼/肉體的美會如此顫抖"。影像和聲音呈現着明顯的不對應,正如那肅殺的童年和苦惱的少年,還有這個寂寞的時代。

人生,常常就是一個不停反叛又不斷和解的過程,"如今漂泊日久勞作多年/與另一名男子愛與如狂/我終於到達一個和諧與青春/與一個不再殘酷的舞蹈",聲音逃出了錯亂與沉悶,逝去的列車在頭頂飛馳,鐵軌上的腳步一深一淺,朝向遠方。

《春天讀詩·5》海報與詩

《春天讀詩·5》

首席推廣機構:

鳳凰新聞客戶端 、鳳凰網視頻 、一點資訊、全媒體大開講

戰略推廣機構:

騰訊新聞、喜馬拉雅FM、梨視頻、開眼視頻、單向空間

深度推廣機構:

77劇場、譯林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聯合推廣機構:

民謠與詩 、美篇、理想國、看理想、詩歌島、南京先鋒書店、新民說、新星出版社、新經典、上海譯文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楚塵文化、飛地、花城、北青藝評、文化縱橫、我的詩篇、西西弗書店

5月 "春天讀詩之夜"我們與你詩意再會

隨着《春天讀詩·5》的正式推出,"春天讀詩之夜"的線下活動也即將到來。今年的讀詩之夜將在5月的北京舉行,鳳凰網文化會於近日發佈活動的詳細信息,敬請關注和參與。讓我們以詩歌的名義,向春天告別,祝願美好的歲月裏,詩意永存。

本季《春天讀詩》全新的視覺畫面,是鳳凰網文化邀請藝術家、詩人袁瑋量身創作的"理智與情感"主題版畫。生長在北京的她如今選擇定居在溫暖潮溼的江南,她很享受這種衝突感:"熱的和冷的放在一起,互相想要對方,又哪個也沒吞噬哪個。"她同時認爲:"版畫的魅力在於可以用刀,可以隨意傷害,卻不惹麻煩。"這些都契合了"理智與情感"的二元屬性,也拓寬了對春天的狹隘命名。

·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