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這個時候,三峽集團開始幫扶利苴村,重新給村民們帶來了希望。如今,雷波縣莫紅鄉馬處哈村、九口村、達覺村的彝族百姓苦盡甘來,在三峽集團幫扶下,他們整體易地搬遷,建起了自己的新居——“馬處哈三峽新村”。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2016年以來,三峽集團堅決響應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當好精準扶貧的“國家隊”,支持川滇兩省36億元,用於支持雲南省怒族、景頗族、普米族3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和四川涼山彝區共7個州市29個貧困縣市脫貧攻堅,有力促進了幫扶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5月13日至17日,在三峽集團支持川滇兩省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基層黨務幹部培訓班上,來自川滇兩省扶貧一線的幹部,講述了三峽集團幫扶當地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三峽集團幫我們安居樂業!”

茫茫羣山,陡峭的懸崖邊,坐落着幾間破舊的土坯房。房屋破敗不堪,四壁開裂,均爲D級危房;房間狹小擁擠,功能極不完善,客廳臥室共用,畜圈廁所一體,更沒有排污設施;屋內缺衣少食,一貧如洗,苦不堪言。沒有公路,沒有通訊網絡,沒有文化教育醫療設施,沒有安全飲水,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

這是昔日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莫紅鄉九口村常見的一幕。“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難》中描述的情景,用在莫紅鄉九口村並不爲過。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馬處哈三峽新村 攝影:吉坡呷幹

據該村會計吉坡呷幹介紹,過去村民們大多聚居在懸崖邊,交通只能靠步行,道路異常艱險遙遠,讓人膽顫心驚。“2年前村民曲比洛放羊時失足墜崖,失去了生命。”吉坡呷幹痛心地說。由於生存環境惡劣,許多村民爲了生計,背井離鄉,村子日漸凋敝。

如今,雷波縣莫紅鄉馬處哈村、九口村、達覺村的彝族百姓苦盡甘來,在三峽集團幫扶下,他們整體易地搬遷,建起了自己的新居——“馬處哈三峽新村”。

馬處哈三峽新村主要安置莫紅鄉馬處哈、九口、達覺3個極度貧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11戶和隨遷戶27戶,實施的主要項目包括貧困戶住房建設、太陽能風能一體化路燈、水電管網、幼兒園附屬工程等基礎設施,還有山羊養殖和集中畜圈建設項目。

新村依託原有的地形地貌,依山就勢而建,房子都是磚混結構,佈置錯落有致。房屋建築富有彝族民族特色,樸素實用。爲尊重彝族百姓生活習慣,房前屋後還留足了小菜園。房屋功能分區設計合理、完善,有獨立的客廳、臥室、廚房和衛生間。

爲了徹底改變落後的交通條件,三峽集團在集中搬遷安置點規劃建設之初,就將新村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要位置。統籌整合三峽集團等對口幫扶資金,新村新修了通村公路2.3公里,通組路1.7公里,入戶路5.4公里,實現道路通村到組達戶。

“喫水不忘挖井人。感謝共產黨!感謝三峽集團幫我們安居樂業!”吉坡呷幹激動地說。

“三峽集團幫我們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

初夏時節,奼紫嫣紅的杜鵑花海在高原上怒放,點綴着掩映在蔥蘢樹木間的村莊,村裏普米族特色民居矗立着,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村裏,村民安居樂業,雞犬相聞,一幅寧靜祥和的山村風光。這就是三峽集團幫扶後的玉龍縣利苴村呈現的面貌。

利苴村位於玉龍縣西部,是雲南省級貧困村,也是玉龍縣普米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海拔2400至4513米之間,總人口1370多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67人,在實施脫貧攻堅前,通村路是毛路,13個村小組道路基本沒有硬化,若是雨天出行,滿身泥濘。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利苴村周邊景色 攝影:楊澤宏

爲了致富,利苴村不少人開始種瑪咖,有的甚至是靠貸款種植。讓人始料不及的是,2016年瑪咖市場遭遇“滑鐵盧”,價格一落千丈,不少村民血本無歸,有的困難羣衆甚至出現家中無米的窘迫情況。就在這個時候,三峽集團開始幫扶利苴村,重新給村民們帶來了希望。

治窮要除根。利苴窮,窮在產業單一,基礎薄弱。三峽集團瞄準利苴貧窮的根源,真心實意地幫扶。自2016年開始,三峽集團共完成1000萬元扶持項目。在基礎建設方面,完成利苴村13個組共23.07千米的道路硬化工作。

在人居環境提升方面,完成普米族特色民居的保護修繕工作,幫助全村安裝一百多盞太陽能路燈。尤其是在產業發展方面,三峽集團幫助完成涉及78個貧困戶能繁母豬扶持項目和覆蓋全村花椒苗扶持項目。在促進就業方面,完成共890人次的技能培訓,涉及種、養殖,廚藝,民族特色手工藝品(羊毛氈、羊毛毯等)。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利苴村小景 攝影:楊澤宏

“三峽集團對我們的幫扶真是雪中送炭,一直溫暖着我們。”大學生村官楊澤宏說,“在三峽集團幫扶下,我們利苴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幾代人都未能實現的夢想!”

“爲三峽集團這樣有擔當的企業點贊!”

據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陳貴勇介紹,自2016年以來,三峽集團每年投入2000萬對越西縣進行幫扶。2016至2018年已建設完成6個“三峽新村”,631戶貧困戶住進安居房。2019年前期又投入1800萬建設入屯路、入戶路,不僅方便孩子們上學,也方便羣衆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同時,幫助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村容村貌得到整體提升。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三峽集團精準扶貧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大花村

攝影:黃正平(資料圖片)

“結婚時,父母給我的陪嫁品裏只有幾件做飯用的器具,只能艱難度日。後來父母也去世了,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越西縣金光村一位貧困戶說,“在三峽集團幫扶下,我竟然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樓房!”她的話裏充滿着對三峽集團深深的感激之情。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們越西縣和宜昌許家衝村的情況有些相似,我們要借鑑這次三峽集團組織培訓中參觀的許家衝村‘黨建促脫貧’的經驗,在產業發展上謀一條出路。”培訓期間,陳貴勇表示,“有了三峽集團真心實意、真金白銀的幫扶,我們一定能通過產業發展保障羣衆穩定脫貧。我要爲三峽集團這樣有擔當、負責任的企業點贊!”

“三峽集團幫我們脫貧摘帽!”

盈江,地處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北部,三面與緬甸接壤,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邊境縣。2013年,全縣4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戶11319戶44727人,被列爲滇西連片特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據盈江縣脫貧攻堅指揮部集團幫扶組組長俞路紅介紹,44個貧困村中有36個屬於景頗族聚集區(項目區),直接得到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000多戶,約佔全縣的50%。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在三峽集團的幫扶下,減貧10439戶4169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23%。2018年44個貧困村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全部脫貧出列,順利通過省級審覈驗收。

“三峽集團的幫扶,爲我們盞西鎮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邊疆少數民族脫貧摘帽,三峽集團功不可沒!”盞西鎮人民政府扶貧專幹排梟林說。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三峽集團精準扶貧雲南盈江縣的黑山安居點

攝影:黃正平(資料圖片)

盈江縣盞西鎮是雲南省省級貧困鄉鎮,傣、漢、景頗、傈僳等多民族聚居於此,談起過去,排梟林頗顯失落。他說:“我們鎮8個村中有7個是貧困村”。

三峽集團拿出真金白銀,加大投入,從產業扶持入手,逐步改變盞西的貧窮面貌。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三峽集團先後投入803萬元對1216戶4225名困難羣衆進行產業扶持;投入178萬元修建2條產業路,改善了3000多畝產業區的道路;投入1264萬元支持316戶貧困羣衆從茅草屋一步跨越到充滿現代氣息的小樓房。

產業振興,村民致富纔有源頭活水。三峽集團投入700萬元,幫助盞西鎮建設民族特色旅遊鄉鎮,同時出資200萬元在關上村打造特色民族傳統村落,這2個項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鄉鎮特色旅遊村寨建成後,我們已經過了2個慶賀的‘目瑙縱歌’節”,排梟林激動地說。

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一份份百姓賬單貼心亮眼,在祖國西南這片熱土上,奔湧着“精準扶貧”的三峽力量。2018年,盞西鎮7個村全部脫貧摘帽。

責任校對:陳昆

值班總編:王東紅

面對三峽,川滇兩省少數民族基層扶貧幹部這樣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