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你經常對什麼都無所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你經常覺得活着很沒有意思;如果你經常覺得人生特別地虛空,很難找到生命的意義……那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雨天晴心理(公衆號yutianqingxinli)出品

編輯:娜子 / 專業支持:王飛燕

你是真的對什麼都無所謂,還是已經麻木了

———

忘了什麼時候開始,

早上不願意起牀,

沒有什麼開心,也沒有什麼不開心,

沒有什麼喜歡,也沒有什麼不喜歡,

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倒是有一堆該做的,

也沒什麼特別在意的,好像對什麼都無所謂。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好像也習慣了,

生活不就這樣,活着不就挺沒有意思的,

人生的意義什麼的,思考過,但又有誰說得明白,

日子還不是繼續過

……

 

我們把這種狀態歸結於現實的無奈,覺得自己好像只能這樣。但其實只是因爲我們丟失了一樣東西——感受,它是我們內在的晴雨表。

 

孩提時候的我們從來不會掩飾自己,

餓了、渴了、尿牀了,不舒服就哇哇大哭,

被爸媽批評,傷心了會哭,

半夜醒來害怕了也會哭,

開心了咯咯笑,

爸媽總不理自己就生氣,摔玩具發脾氣

……

 

難受,傷心,害怕,開心,生氣,這些都是我們的感受,而哭泣,笑,發脾氣則是我們呈現出來讓別人瞭解我們感受的方式,它呈現出來的感受叫做情緒。情緒和感受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瞭解自己的感受,我們知道我們發生了什麼,我們想要什麼,以及如何去行動。這個我自己很有感觸,從前我一與人相處就不知所措,但清楚自己的感受後,我就知道了,原來我看到這個人內心是愉悅的,那我可以與他鏈接一下,以後也可以多接觸接觸;那個人的做法讓我很生氣,那我可以表達出來我的不認同,一起協商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通過表達情緒,我們告訴別人我們發生了什麼,別人知道我們的反應,也知道如何對待我們。我的一個朋友就不太能表達情緒,她說別人有跟她表達過,一起聊天,別人經常看不出她對這個話題是感興趣還是不感興趣,所以也不知道要不要繼續聊下去。

 

流露自己的情緒,別人才知道如何對待你,否則就是對着一塊木頭,即便開始時有好感,給你澆水施肥,但總也不長葉,不開花結果,人家還以爲是死的呢,就走開了,而別人在你身上撒尿你也不吭聲,就會總騎在你頭上。

 


感受是我們人生圖景裏的色彩

———

 

諮詢師飛燕分享過,她沒學習心理學之前非常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第一次體驗到壓抑多年的感受被釋放出來之後,感覺自己之前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東西,很多曾經去過的地方都想重新去體驗一遍。心裏的很多話也沒有和在意的人表達出來,都被壓在心裏了。

 

很明顯的就是以前她去博物館或者看畫展,通常回來就只能記住那麼一兩幅畫,去過很多地方旅遊,但幾乎沒什麼印象,別人問她去過哪哪哪沒,都沒有印象了,她自己也很納悶,記性怎麼那麼差,去過跟沒去過沒什麼兩樣。現在帶着感受去旅遊就完全不一樣,回來再回憶就基本上都能記住,畫面與那個時候心裏的感受是聯結着的,清晰而生動。

 

可以這麼說:沒有感受,我們就沒有真正地活着。

 

活人和死人的差別是,活人有價值體驗,有成就體驗,有喜怒哀樂,驚恐,害怕,悲傷的情緒體驗。死人是沒有任何感受的。如果我們無法體會自己的感受,就會覺得人生特別的虛空,很難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既然感受這麼重要,那當初的我們又爲何會丟失了對我們這麼重要的東西呢?

答案是:受過情緒傷害。


什麼是情緒傷害?

———

 

在我們小的時候,當我們產生情緒或者感受,但是不被允許表達出來,並且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和接納,甚至是被忽略、否認時,情緒傷害就形成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時常會被教育不能有太強烈的情緒,或被教育在外人面前表現出強烈的情緒是很丟人的等等。

 

當孩子受到情緒傷害時,通常會發生下列狀況:

一. 孩子在幻想中編織神話以解釋父母的行爲。

二. 孩子無法解釋父母的行爲,而在心中產生自貶和羞恥的感覺。

三、孩子順從大人的警告,把有關的感受收藏起來,包括害怕、傷心和憤怒。


若是第一種情況,孩子編織神話乃是對某一件事情或者行爲賦予意義,以便轉移對事情真相的注意力。例如,在一個父親酷愛工作的家庭裏,在情緒上父親的確遺棄了他的孩子,母親卻掩飾真相說:“爸爸這麼辛苦工作,都是爲了你們,他想讓你們過舒服的日子,纔會工作得這麼累。”


第二種情況的產生,可能是父母爲自己不良的行爲找了一些藉口,例如,“打你是爲你好!’’“你該受處罰”或是“你在捱打,我的心裏比你還要痛”……


第三種情況可能是父母無法處理孩子的情緒,例如,孩子的哭聲會激怒母親,使她心情煩躁,因此,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準孩子哭。這樣的母親,當然她的情緒也是卡住的。


彤姐是一家金融公司的高層管理,管理着20多人的團隊,也是一位7歲女孩的母親。她是一位很理性的女士,遇到什麼事情和困難,都可以做到理性地分析解決,並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很少有事情會讓彤姐覺得過不去。某天,她發現自己的女兒用命令口吻跟其他小朋友說話,完全不覺得其他小朋友會不舒服,她開始反思自己。

 

她發現自己可以遊刃有餘地組織團隊活動,卻對團隊裏的人沒有任何情感,活動的目的只是爲了讓大家更好地完成工作。她又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她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了解過父母的狀態了,而且就算父母身體出問題了,自己可能也不會放下工作回去照顧他們,哪怕是他們哪天過世了,她覺得自己也不會像別人那樣傷心痛哭。這個時候她發現自己的生活裏好像不存在“情感”這個東西,自己就好像是個機器人。

 

她預約了Freedom,在閉眼環節,她看到一個5歲的小女孩被父親責罵,在哭泣,這個時候父親抬手要打她,大喊着你不準哭!那個小女孩立馬就停止了哭泣,連抽泣都在那一瞬間止住了。而那個小女孩就是小時候的自己,在她的家庭裏,像哭這種脆弱的情緒是絕對不允許的,父親也是這樣的人,從來不會掉眼淚。爲了不捱打,她就硬生生關閉了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麻痹自己,我沒有傷心呀。所以,久而久之她什麼情緒和感受都覺察不到了。

正如布林·布朗在TED中題爲《脆弱的力量》的演講所說:


你無法選擇性地麻痹情感,你不能說,這些是不好的,這是脆弱,這是悲哀,這是恥辱,這是恐懼,這是失望,我不想要這些情感。我要去喝幾瓶啤酒,喫個香蕉堅果松餅。

 

你無法只麻痹那些痛苦的情感而不麻痹所有的感官。你無法有選擇性地去麻痹。當我們麻痹那些(消極的情感),我們也麻痹了歡樂,麻痹了感恩,麻痹了幸福。然後我們會變得痛不欲生,我們繼而找尋生命的意義,然後我們感到脆弱,然後我們喝幾瓶啤酒,喫個香蕉堅果松餅。危險的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受過情緒傷害,會有怎樣的表現?

———

❶ 失去情感的活力:有人說你冷漠麻木。

❷ 假我:掩飾我們的真實情感,例如:傷心時,你笑着說沒事,氣憤時你說自己不生氣。

❸ 害怕遺棄:無法捨棄事物也很難離開別人,想長久維持某段關係,即使這段關係是不健康的,是令你不舒服的。

❹ 寂寞孤單:與外界聯繫不多,孤獨、缺乏歸屬感。

 

 

有過情緒傷害的人,往往也喪失了健康的自由意志

———


約翰·佈雷蕭所著《家庭會傷人》對情緒傷害對人自由意志的傷害有過形象的描述。圖4-4、4-5、4-6並非精緻的科學圖片,只是想呈現當感覺受到壓抑時,做抉擇的自由意志便會受到侵擾,而無法發揮本來的功能。



情緒可視爲某一種形式的能量,倘若這些能量不能得到釋放,長久壓抑之後,情緒就會呈現阻礙不通的狀況,同時也卡住了有效的思考。你若有過大發雷霆,或是陷人憂鬱、不能動彈的經驗,必然可以瞭解在強大的情緒干擾之下,去做理性的思考是多麼困難。


原始的理智在不受情緒干擾時,腦細胞可以對任何生活中的新刺激做出靈活的反應。當我們學習的時候,進入腦海中的數據會被賦予意義並且存人記憶庫。新進來的數據會和舊有的資料加以比較,以便決定它是否可以歸檔,或是要存人不同的資料儲存庫中。沒有被消化的數據無法適當儲存,而消化不了的數據往往帶有情緒上的意義,與情緒中的能量是否被釋放有關。


情緒具有推動的力量,在情緒的左右之下,我們的頭腦無法正常運作。

 

新的類似經驗總會勾起舊有的、固定的反應,也就是所謂過度反應的由來。情緒壓抑多年後,個人的思考能力嚴重地被毒害和削弱,被凍結的心靈有如有故障的錄音機,一再重複播放相同的曲子。圖4-6 顯示出,當心靈受到情緒干擾時,所能靈活運用的智能範圍是多麼有限。

諮詢師建議

———

第一步:覺察

 

雖然我們這麼多年已經習慣用各種方法逃避我們的感受和情緒,但並不代表我們一點都感覺不到,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去覺察,當它出現的時候還是會留意到。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先去看看這個情緒是什麼,告訴自己“我看到你了,我知道你在”。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便做到了關注我們的感受和情緒,承認它的存在,而不是去控制它壓抑它,這樣我們壓抑自己感受的不舒服便會少很多。這便是打破壓抑的起點,關注我們的感受,慢慢與它建立和諧的關係,而不是壓制它們。

 

第二步:表達分享

 

做到這些,我們可以再去根據當時的情景以及對方那個人來決定是否要去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如果對方是你的親密關係,那我的建議是把你看到的感受分享給對方,這樣才能讓對方更瞭解你此刻發生了什麼。

 

注意:表達感受是一致性溝通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情商高的體現,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哦!

 

最後想和大家說的是,這個過程確實不容易做到,因爲我們要打破自己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固有模式,我自己也用了很長時間去讓自己看到自己壓抑的感受。這樣的練習可以讓我們慢慢了解自己的感受,但是很多根源上的東西,需要我們通過對原生家庭形成的一些模式的療愈來完成,這部分建議大家做個freedom進行更深一層的處理。

 

就像我的來訪者彤姐在做完Freedom,她最驚奇的是,自己居然還會哭,疏通了壓抑情緒的源頭後當即就感覺心裏通暢了許多,她說眼前看到的一切好像都變得更明亮了。她本以爲生活也就這樣了,從來沒想過可以有不一樣的活法,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活得更輕鬆精彩。彤姐走的時候衝我笑了笑,我能感覺到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在公司大廳見到她的女兒時,彤姐衝過去抱了抱她,女兒很好奇的看了一眼媽媽,眼神裏有驚喜,也有驚訝,像是在說,“媽媽你怎麼了?我喜歡這樣的媽媽。”

小編說

———

我之前跟飛燕拍微課時,做過我跟“憤怒”的雕塑,之前我覺得我很溫和,別人也覺得我像個老好人,幾乎不發脾氣,說實話我也害怕發脾氣,自己也好,別人也好,就覺得那樣不好的,有什麼事不能好好說。


但結果發現我把自己都騙了,我不是沒有脾氣,而是“憤怒”被我牢牢按在手下,只要它稍有動作我就把它按下去,內在注意力全用在壓抑感受,與此同時跟人的互動就是在應付、敷衍,所表現的根本不是我的真實。


而當我聽我的憤怒“表達”,它在爲我打抱不平,我卻感覺那麼陌生,覺得它無理取鬧,當我真正與它面對面,去看它時,我感覺很溫暖很踏實。


值得高興的是,在我與我的憤怒和解後,我的力量感出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