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N多年減肥,有幾千個學員的詳細數據。

想給大家寫點乾貨,但是想來想去不知道怎麼寫。

最後一拍大腿,就是簡單直接。

學員怎麼問的,我怎麼答的,直接寫出來。

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

本來查找了100多項研究成果。準備寫一篇關於“有氧運動、阻抗運動、間歇運動和減肥效果的關係”的文章。結果發現了很多證據,可以幫助大家解決一個未曾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局部減肥”。


局部減肥,可能是減肥屆的一個巨大懸案。

“人體沒有辦法實現局部減肥”這是無數次被寫入中外教科書的理論。爲什麼呢?因爲在運動生理學裏,脂肪細胞釋放出脂肪酸,脂肪酸順着血液全身流動進而產生全身性的脂肪消耗。

是的,張玎老師也曾經一度認爲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然而,老的理論傳播者總會被人體科學研究者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挑戰。局部減肥,也是如此。

我們還是看一項研究成果。

殷學鋒、石方勇、常燕研究團隊在2006年於《中國臨牀康復》公佈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應用皮褶法評估體育系與其他系大學生身體成分的差異》。他們說:人體脂肪組織的分佈是不均勻的,通常受民族、年齡、性別、遺傳、飲食習慣、營養狀況、體力活動方式、運動鍛鍊(訓練)項目等因素的影響。


就運動訓練而言,不同的運動項目所動用的身體部位是不同的,經過長期訓練(鍛鍊)後,其身體脂肪的分佈會有差異。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人體的脂肪組織可分爲白色脂肪組織(儲存脂肪)和棕色脂肪組織(代謝脂肪)。棕色脂肪組織在人體內的分佈具有選擇性,兩種脂肪對不同運動形式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不同運動項目和訓練方式可導致身體局部脂肪分佈上的差異。


但是,這項描述,是不是爲我們打開了探索局部減肥可行性的窗口呢?我們再重複一遍關鍵點:棕色脂肪組織在人體內的分佈有選擇性,怎麼個選擇呢?

我們看一篇山西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論文,論文的研究者是方睿,要就成果公佈在2010年的《山西師範大學》期刊上,論文的題目是《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皮下脂肪分佈特徵研究》。

這項研究隨機在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2005級、2006級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田徑(中長跑)專項選修班各抽取 36名,男女各半。

納入標準: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2005級、2006級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田徑專項選修班從事專項訓練 2年以上,並且每週訓練三次以上,每次持續時間 90分鐘左右;

(1)測量時間:2009年 4月~6月。

(2)測量地點: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運動場。

(3)測量儀器:國家體委科研所研製的仿日型榮研式皮脂測定計(江蘇省常熟市自動化儀表三廠製造)。

(4)測量指標及方法:

皮褶厚度測試同一部位測 3次,取其平均值。

測試點:

a.肱二頭肌測量點:取右側肱二頭肌肌腹中點處皮褶。

b.肱三頭肌部測量點:取右側上臂肩峯後面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處皮褶。

c.肩胛下角位測量點:取右側肩胛下角下方 1釐米處皮褶。

d.髂前上棘位測量點:取右側腋中線與髂嵴相交點上方 1釐米處皮褶。

e.大腿部位測量點:取右側髂前上棘與髕骨中點連線中點處皮褶。

f.小腿部位測量點:右膝關節彎曲呈 90°,左足自然站立在地面,取右側小腿圍最大處的中央內側面處褶。

g.胸部位:男子,取右側腋窩中點和乳頭之間連線的 1/2處皮褶;女子,取右側腋窩中點和乳頭之間連線的 1/3處皮褶。

h.腹部位:取右側臍水平線與右鎖骨中線交界處皮褶。


當然,這項研究還測量了很多其他指標。鑑於本文的重點在“局部減肥”,我們暫時對其他指標不進行研究分析。

隨機抽取的不同專項訓練研究對象最終確定出 135名受試對象,其中男 66人,女 69人,各組人數見表。

測量數據

男生籃球專項組學生的BMI指標與髂前上棘位(r3)、腹部位(r6)和大腿位(r7)皮褶厚度有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依次是r3=0.584*,P=0.014<0.05、r6=0.486*,P=0.048<0.05、r7=0.557*,P=0.020<0.05。

女生籃球組BMI與身體各處皮褶厚度無顯著性相關。


男生足球專項組學生的BMI指標與肱三頭肌位、髂前上棘位皮褶厚度有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依次是r1=0.778**,P=0.008<0.05、r3=0.660*,P=0.038<0.05。

女生足球專項組BMI與身體各處皮褶厚度無顯著性相關。


男生羽毛球專項組學生的BMI指標與大腿位(r7)皮褶厚度呈高度顯著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爲r7=0.791**,P=0.006<0.01。

男生羽毛球專項組BMI指標及女生羽毛球專項組與身體各處皮褶厚度均無顯著性相關。


男生健美操專項組學生的BMI指標與肱二頭肌位(r2)皮褶厚度呈顯著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爲r2=0.672*,P=0.048<0.05。

女生健美操專項組學生的BMI指標與肱三頭肌位皮褶厚度呈顯著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爲r3=0.631*, P=0.016<0.05。


男生排球專項組學生的BMI指標與肱二頭肌位(r2)皮褶厚度呈顯著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爲r2=0.729*,P=0.026<0.05。


男生田徑(中長跑)專項組學生的 BMI指標與腹部位(r6)皮褶厚度呈顯著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爲 r6=0.723**,P=0.008<0.01。


女生田徑(中長跑)專項組學生的 BMI指標與胸部(r5)位皮褶厚度呈顯著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爲 r5=0.656*,P=0.020<0.05。


山西師範大學研究的結果還顯示,從身體各部位皮下脂肪分佈上來看,排球組學生肱三頭肌部位的皮褶厚度值明顯小於其他專項組(P<0.05)尤其是足球專項組(P<0.01),其原因我們可以從運動項目特點來分析。


排球運動技術動作有發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等,這些動作無不與上肢緊密聯繫,而足球運動技術動作有腳背正面運球、腳背外側運球,腳背內側踢任意球等,幾乎與上肢沒有多大聯繫,頂多在跑步中擺臂用到一些。


女生組同樣如此,從事田徑(中長跑)專項的學生肱三頭肌位的皮褶厚度顯著高於籃球和排球專項專項組的學生,而大腿位皮褶厚度明顯低於其他組別。


綜上所述,不同運動專項各有自身的特點,不同專項中有些動作看似相似,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動作成分仍有較大的區別,參與收縮的肌肉也各不相同。在各專項訓練中,運動消耗的能量除來自肌糖原、肝糖原和儲存在體腔內的脂肪外,也會動員一部分皮下脂肪進行供能。一般來說,哪些部位運動得多,哪些部位的脂肪消耗就越多,皮下脂肪含量就越少。


體育學院不同專項組學生身體不同部位皮下脂肪分佈各有特徵。


排球組和羽毛球組與其他項目組比較,上肢肱三頭肌位、肱二頭肌位、肩胛下角位的皮褶厚度無論男生女生均較薄,與運動上肢活動度較大有關。


男女田徑(中長跑)組肩胛下角位、髂前上棘位的皮褶厚度相對較薄,與中長跑訓練過程的擺臂動作和髖關節活動度較大有關。


男女排球組、足球組、田徑(中長跑)組、羽毛球組大腿位、小腿位皮褶厚度較薄,可能與這些項目下肢活動度較大有關。


男女籃球組身體各部位皮下脂肪均處於較高水平,可能與籃球運動員身材高大、粗壯,體脂率較高,致使身體皮褶厚度相對較厚有關。


健美操組除胸、腹部脂肪含量較低外,其他部位的皮褶厚度均處於較高水平,與他們經常出現的胸腹部動作有關。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的劉智偉、李貴芳在他們的研究成果《關於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減脂效果的研究》中向我們披露了一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對於“局部減肥”的研究突破。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們找了一羣男性實驗對象,讓他們使用輕重量進行30分鐘的單腿屈伸練習。然後,研究者立即測量流經被測者工作腿和休息腿皮下脂肪細胞(位於皮下)中的血液流量,同時測量從這些脂肪細胞中分解的脂肪數量(釋放的脂肪)。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與休息腿相比工作腿中的血液流量有一個顯著的增加,並從皮下脂肪細胞中分解出來更多的脂肪。換句話說,在訓練期間,圍繞在被訓練肌肉周圍的脂肪細胞釋放了更多的脂肪到血液中,這就意味着有更大量的脂肪被用做了肌肉運動的燃料。


這篇文章的研究成果,公佈在2006年的《美國生理學雜誌》上。

研究結論



●不同的運動形式,造就了不同的身體形態和脂肪分佈;

●可以通過不同的運動形式進行有效的局部減肥操作。

版權聲明:此內容爲張玎原創,隨意轉發,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張玎減肥”。

關鍵詞:間歇餐快小奇、局部減肥法、間歇式禁食、間歇式斷食、快小奇、張玎32天微信減肥

1王從容,楊錫讓;肥胖發生機制的生理學分析(文獻綜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年01期

2陳冬平,李培靜;高校女大學生肥胖度的調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11期

3王利森,祁國鷹;運動因子影響大學生體質狀況的統計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9期

4郭潔,李寶生;甘肅省肥胖大學生身體素質的調查及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2001年05期

5李諾飛;杜開春;李文傑;;大學生身體脂肪評價方法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牀;2007年04期

6董傑;;20~59歲成人身體成分與脂肪分佈趨勢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7季成葉,袁捷,肖建文,溫大英,張琳;3802名中國城市青少年體型分析[J];人類學學報;1992年03期

8黃淑儀,朱達泉,陳鳳娟,沈洪兵,鈕菊英,姚才良;身體脂肪分佈與血脂、血壓的相關性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誌;1999年01期

9李純穎;謝紅衛;袁秀琴;童鈴鈴;龍斌;王曉燕;梁會平;;H市某中學學生肥胖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06年02期

10黃津虹,齊玉剛,王洪泱;大學生體脂率與BMI指數的相關分析[J];天津輕工業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