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聊的秦國我再聊聊秦國,恩怨糾結····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爲商朝貴族並遂爲諸侯。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秦國篇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爲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爲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爲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國正式成爲周朝的諸侯國。

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 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爲春秋四大國的基礎。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爲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秦國篇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公元前316年秦並巴國和蜀國。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

秦國的軍事特指是人海,說的通俗那就是多。秦以銳士勝,荀子曰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

如此,秦國銳士盛名於魏之武卒,盛名齊之技擊,盛名於楚之萃於王卒和莫敖六卒等等。但不節制,那就是捨得,捨得以人海戰。這並不說明秦國長期人丁最盛,而是秦國不惜民力。其他國家封君太重,就算想窮兵賦武也有制肘着;而秦國自商鞅法制加強集權,以舉國集中營爲其施以人海戰奠定了政治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秦國篇

秦軍的許多勝利是建立在窮極民力喪亡慘重的前提上。

史載言秦,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功多而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或許秦軍常以人海而炮灰,也正好符合秦君的成本控制需求,讓秦軍多亡失才能最節省軍費開支的。

陰晉---吳起以五萬步卒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兵五十萬衆。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秦國篇

長平---秦軍戰無果,而再增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雖破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邯鄲---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少利;秦益發兵佐陵,亡五校;再使王齕代陵將,增兵圍而不能拔。楚魏攻秦,秦軍多失亡。

城父---秦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荊人隨之不頓舍而大破秦軍。王翦再伐楚而非六十萬人不可。

河南---呂政忌憚亡秦者胡,乃使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蒙恬死後,戍邊多散去。

南嶺---秦南征百越,越人夜攻秦軍大破之,殺秦尉屠睢,秦兵伏屍流血數十萬。始皇呂政再使任囂趙佗將卒,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數十萬略取陸梁地。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秦國篇

戲水---秦令少府章邯免酈山徒人奴產子生七十萬,悉發以擊義軍。秦平亂三年而又亡失以十萬數。

鉅鹿---王離將秦軍四十餘萬而圍鉅鹿,楚兵冠諸侯至則圍王離,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九戰而大破秦軍,殺蘇角虜涉間王離。

新安---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吏卒尚衆其心不服,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咸陽---楚兵已屠關中,真人翔霸上,素車嬰組奉其符璽以歸帝者。諸侯兵至,項籍爲縱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秦竟滅矣。

滎陽---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楚四面擊之,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

關中---秦關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夫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屈景莫與,關中實少人,徙關東大族填充關中以利田宅。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秦國篇

商鞅法治之下,即使秦軍也有以少勝多,但人海戰爭還是最適合秦國的:男丁披甲,女丁運輸,人盡其用,不能打的只有死,能打的就打到死。於國家經濟,秦以己炮灰而耗敵,也可節省所承諾的鉅額爵賞,否則倖存多了那秦國豈不自先破產了。另外地理上的易守優勢,也利於秦國在濫徵民力時沒有太多的顧慮,還有秦王意識上秦國做派上等等因數。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軍事特色之秦國篇

所以,秦亡時關中已少男丁····而能捨己而完成這統一彩排的,只有虎狼之秦國。太史言秦,人頭畜鳴。不威不伐惡,不篤不虛亡,距之不得留,殘虐以促期,雖居形便之國,猶不得存。而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而徙齊諸田楚昭屈景大族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且實關中,與利田宅。這些就是秦人常以人海炮灰急功近利的結果。雖然有白起以伊闕等戰並非人海,但偶爾的白化烏鴉也並不足以證明烏鴉就都不是黑色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