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兩個諸侯國之間的事情,當時有一個實力比較強勁的諸侯國叫做吳國,吳國有一個謀士,叫做伍子胥,他可是吳國中很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爲吳吳王治理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在吳國內進行改革、發展生產,吳國能夠成爲一個強國,他功不可沒。

眼看着吳國越來越強大,周邊的一個國家越國就感到不安,總是擔心着吳國會攻打過來併吞並越國,當時的越王是勾踐,大家也都知道他臥薪嚐膽的故事,證明他也不是一般人,但是每當聽到傳聞吳國要進攻的時候,他都非常害怕,於是受不了這種每天惶恐的生活,他決定先出兵攻打吳國,不至於坐以待斃。

但是他的想法被手下的兩個大夫勸阻了,因爲他們猜測這可能是伍子胥的計謀,如果越王這時起兵進攻了,很有可能就正中吳國的下懷,他們到時候再來一招後發制人,越國就危險了。越王其實是個很能隱忍的人,但是這次最終還是沒有被勸阻,於是他召集了全國的兵力,向吳國發起進攻,想要結束自己每天惶恐的生活。

吳王知道此事之後,就誇讚伍子胥果然料事如神,原來這確實是伍子胥的計謀,於是吳王也率領着十萬大軍迎戰越國,於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吳國軍隊,早就已經訓練有素,將跋山涉水而來的越國大軍擊潰,並且還將越王包圍了。於是越國的大夫文種就對越王說,他有三個計策,用了就可以滅掉吳國。

第一計就是讓越王假意投降吳國,去吳國做人質;第二計就是大夫文種回到國家之後繼續發展,訓練人才和軍隊。越王投降吳國的時候,伍子胥勸阻吳王,但是最後吳王還是接受了他投降的請求,並且還責怪伍子胥太過多疑,後來伍子胥也慢慢地不被吳王信任,最終被賜死。而文種回到越國之後也確實爲越國囤積了不少的兵力。

接下來就剩最後一次,就是趁吳國外出中原的額時候,國力空虛,越國軍隊來此給了致命一擊,直接滅掉了吳國,果真像文種所說只用三計,但是在慶功宴上的時候,文種竟然大放厥詞說自己其實有7個計策但是隻用了3個吳國就亡了。後來勾踐問他另外四個計策是什麼,但是他當時只是吹牛,這一問他也無法回答了,於是勾踐就丟給他一把劍說道“還有4計你準備留着下葬?不想告訴我,留到陰間去說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