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天津、海南兩地火線入局“搶人大戰”,城市之間引才引智的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在這場人才的爭奪戰中,不少城市都給出了近乎“零門檻”的落戶政策,門檻一降再降。不過,“搶”來的人才如何才能被留住,同樣值得關注。(5月18日新華網)

在愈演愈烈的“搶人大戰”刺激下,三四線城市甚至是縣級城市都紛紛加入到人才爭奪戰中。爲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各種優厚條件接連拋出,“搶人大戰”大有變爲“政策大戰”之勢。然而,很多地方卻未能把“引才優勢”轉化成“聚才優勢”,這就使得近乎“零門檻”的落戶政策難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應有效益。

歷史早已證明,社會發展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漢代的察舉制、曹魏時期的“唯纔是舉”、西歐的海納全球精英等等,這些措施都換來了當時國家的進步強大。由此可見,以人才爲基礎的發展符合時代要求。如今開展的“搶人大戰”,其實質也是與過去一脈相承的。

當然,以政策創新來塑造優勢固然重要,但是“搶人大戰”不是一錘子買賣,那種只管引進而不管是否留得住、用得好的粗放管理是對“優勢政策”的曲解。在“人才高地”的基礎上築起“人才高峯”,需要的不是跟風式重視引才數量,而是要在人才發展軟環境上用心、用力。換句話說,缺少良好的引人用人環境,再好的引才舉措都無法轉換成發展優勢。

時下不少地方存在“寧引錯,不放過”的思想認識,主要在於其片面地把引進人才的多少作爲衡量一個地方人才工作的核心指標。殊不知引纔不是目的,用才纔是關鍵。縱使引進再多的人才,倘若不能很好地利用起來,那無異於“花瓶擺設”。事實上,“搶人大戰”也應遵循一定的規律,畢竟地區發展現狀對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容量限度的。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引進人才”應是一個動態過程。只有充分引得好且利用好人才資源,才能真正爲地方發展增強前進動力。因此,“搶人大戰”再火熱,也不可盲目跟風。各地應該認清自身發展實際,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一旦做好了制度建設,必將有助於寬鬆和諧的重才惜才環境形成。如此,人才發展的“一池春水”定能被激活!

文/趙耀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