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的齊哀公,沒有坐幾天王位就被周天子用作立威樣板活烹了

周天子活烹齊哀公的故事,其實也是揭示了一個管理原則的道理。

所謂禮賢下士,還是得把握分寸,一旦失去了分寸,喪失了原則,就會出現期望與結果成反比的情況。

原本週朝是以禮治國,但是隨着一代一代的傳承,周朝開始出現吏治腐敗、綱紀廢弛。周朝第九代天子姬燮生性懦弱無能,原本他是第七代天子姬囏的長子,應該接第八代天子位,但是他的叔公卻搶了他的位置,所以第八代天子就成了周孝王姬闢。

周孝王的天子之位雖然是搶來的,但是他很敬業,兢兢業業的工作,想重振周朝王權。其在位確實也做的不錯,抵抗西戎,提升王權。可惜的是好人命不長,才幹了十年,周孝王就死了。

倒黴的齊哀公,沒有坐幾天王位就被周天子用作立威樣板活烹了


那些諸侯大臣們見周孝王死了,就跑出來維護所謂的祖宗成法,又把懦弱無能的姬燮推上了王位。所謂命裏有時終須有。姬燮在跟王位擦肩而過之後,終於還是重新得到了那個位置,當上了第九代周王,來的雖然晚了一些,終究還是來了。

這就是周夷王,周夷王這個人還挺懂得感恩的,他沒有去考慮這個王位原本就是自己該得的,他覺得他能有今天完全是各位諸侯和大臣們幫忙的結果,於是諸侯們來朝拜時他完全不顧周朝禮法,竟然起身走下堂來與諸侯相見寒暄。

在周夷王看來,自己這也算是禮賢下士了,但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這可不是平素串門走親戚,這是朝堂之上的正式朝拜禮儀,也就是所謂的法度。他的賢良處下就用錯了地方。那些諸侯不但沒有因此對他的禮賢下士感激涕零,反而越來越看不起他,按規矩朝拜的時候都愛來不來了。

倒黴的齊哀公,沒有坐幾天王位就被周天子用作立威樣板活烹了


姬燮很是苦悶,他覺得老子對你們掏心掏肝的,你們還給老子蹬鼻子上臉了,他便在考慮想個什麼法子改變一下這個局面。正在這時地處偏遠的呂國和蜀國居然還想起了他,派人給他敬獻瓊玉,於是他覺得這面子給的太及時了,他要在這個事情上給天下諸侯做一個表率,尊敬我的人我也尊敬他。

姬燮高高興興的帶領文武大臣親自跑到黃河邊上去迎接,並待兩個諸侯國的來使以上賓之禮。全然不顧“天子不迎諸侯”的禮制法度。姬燮想當然的以爲如此就可以讓各個諸侯爲了得到他的尊重而爭相效仿,但是其他諸侯國見他處事如此進退失據,不守禮法,更看不起他了。

他一看文的不行,看來得來點武的,仁政沒有效果就得上點霹靂手段,不然還真以爲我太老實了好欺負。正好紀國國君紀煬侯跑來向他告狀,說齊國國君名叫不辰,這是有不臣之心,而且最近私自擴張,是有造反之相。

倒黴的齊哀公,沒有坐幾天王位就被周天子用作立威樣板活烹了


姬燮正愁找不到由頭樹立王威,便召集各諸侯前來議事,齊國和周朝國都相距上千裏,來的就晚了,齊哀公慌慌忙忙的正要入班,卻被周夷王派人綁了,直接扔到已經煮開了的大鼎中,活活把齊哀公給煮熟了。擬定罪名爲兩年不朝拜上貢,看着各諸侯臉色大變,姬燮感到非常得意,以爲收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

他不知道的是,各個諸侯更加看不起他了,因爲一個紀國國君搬弄是非,就不做廷議也不調查,擅自活烹一個諸侯國的國君,這樣太任性了。自古以來都是一樣,任性的主不好侍候那就不侍候,自此以後,那些諸侯乾脆都不來朝拜了。

從此,西周王朝愈加的禮崩樂壞、綱紀廢弛了。

倒黴的齊哀公,沒有坐幾天王位就被周天子用作立威樣板活烹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一個上司,改端的時候要端起,該放的時候才放下。改端的時候不端起,只想做個好人,最後就會被下屬輕視,成爲不受尊重的濫好人。該放的時候不放下,就會讓人認爲你是一個不講道理、不守法度的桀紂之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