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1》

五月的梔子花,香得招搖。

呂氏春秋裏寫桂花,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八月的丹桂,細碎的小黃花,隨意的灑落在枝梢。

細碎含羞的桂花,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含蓄優美。

單看模樣,桂花是不起眼的,但若論香氣,可謂十足的招搖。

香遠益清,香氣可以傳得很遠。

但梔子花不同,開得熱熱鬧鬧,粗粗大大的。

痛痛快快的把花骨朵炸開,香氣可以送得很遠。

湊近一聞,香得醉人。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梔子花,極有個性,香得張揚而又鮮明,可謂是收放自如。

未到花期時,靜默無聞,默不作聲。

季節一到,就要濃墨重彩的登場,任誰也不能隨意忽略。

香氣招搖,是梔子花最大的個性標籤。

對於判斷好茶來說,一杯好喝的茶,自然是茶香和湯感俱佳,方能稱得上好茶。

然,最近看到了這樣的說法,茶要好喝,就不能有苦味,帶苦味的茶都不是好茶。

很顯然,這般非黑即白的絕對化觀點,是不對的。

下邊就來好好聊聊,這樣的觀點,有何偏頗之處?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2》

苦不苦不是判斷好茶的絕對標準!

一條道走到黑,很容易陷入死衚衕。

判斷一款茶的品質,若單用有無苦味進行判斷,容易錯失好茶。

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個性。

若以單一絕對標準行走天下,失去包容之心,哪裏能感受千姿百態的茶味風采呢?

參差百味,是幸福百態。

百花齊放,才能組成奼紫嫣紅的春天。

故而,苦與不苦,不能作爲判斷茶葉好壞的絕對標準。

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觀察視角,也有着不同的口味體驗。

同樣的一朵梔子花,文人雅士眼裏,認爲其模樣粗粗大大,像是燒火丫頭楊排風。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但,香得痛痛快快的梔子花,同樣別有一番風姿。

苦瓜,有不少人覺得味苦澀,對其避之不及。

但對於愛食苦瓜的人眼裏,苦瓜無疑是夏日消暑的佳餚,甘苦之餘,能有陣陣清甜留在舌尖。

不苦不澀不是茶,在所有的茶葉中,難免或多或少會帶着苦味物質。

只是,對於茶葉的苦味物質,每個人的感知能力不同,接受程度也不相同。

帶着苦味的茶,並非洪水猛獸,不需要對其避之不及。

畢竟,大部分的茶類中,都會保留着苦味物質。

一杯茶,滋味的苦澀與否,和產區、工藝、儲存、沖泡,方方面面都有相關。

若是用有無苦澀判斷茶葉好壞,很容易看走眼!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3》

茶葉中的基礎味覺有哪些?

浙大的王教授曾經提到過,茶葉當中的化學成分,有700種之多。

其中,有三大類特徵性成分,分別是:茶多酚、生物鹼類(咖啡鹼爲主)、氨基酸類(茶氨酸爲主)。

這三大類物質,是茶葉中可溶於熱水的物質。

像是繪畫中的三原色般,紅黃藍可以調配成繽彩紛呈的動人畫卷。

茶葉中的三大類基礎物質,同樣構成了曼妙無窮的茶滋味。

當我們泡茶的時候,能在茶湯中喝到的,主要就是這幾類物質。

其中,這三大類物質,在茶湯的具體滋味表現爲:

茶多酚——澀。

咖啡鹼——苦。

茶氨酸——鮮爽清甜。

一杯好喝的茶,內在中的三大類物質,比例分佈恰到好處。

若是這三大類物質的平衡狀態被打破,茶多酚和咖啡鹼過多釋放,會造成茶味苦澀不已。

在平時的喝茶過程中,我們主要能在茶湯中嚐到的滋味,有如下幾種: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苦味】

茶湯中的苦味來源,主要在於咖啡鹼。

咖啡鹼具備提神解乏,利尿的功效。

在所有的茶類中,均有着咖啡鹼的存在。

作爲茶葉的基礎物質來源,一杯若是喝起來完全沒有苦味的茶,喝茶體驗是不完整的!

【澀味】

茶湯中澀味的來源,主要來源於茶多酚。

茶湯中的澀味,嚐到嘴裏的是一種收斂感,令人感覺舌面起了褶子。

但,茶多酚和咖啡鹼,帶給茶湯滋味的並非都是負面影響。

在比例起到好處的情況下,被絡合物包裹的茶多酚,可以爲茶湯增加厚度和稠度,讓茶湯喝起來更有內容。

此外,茶多酚在喝茶功效上,同樣不容小覷。

茶多酚有着良好的消炎抗菌功效,不少標榜着消炎抗菌功效的牙膏,內在配方中就可以常見到茶多酚的身影。

茶多酚作爲天然的消炎抗菌物,對於緩解人體上火不適,牙齦腫痛等小毛病,大有裨益。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鮮味】

茶湯中的鮮味,主要來源於茶葉中的多種茶氨酸物質。

高山雲霧出好茶,正是在於高山茶園環境上,溫光水土熱生長環境適宜。

在充沛的雨霧滋養下,更爲有利於茶樹嫰梢的持嫩,茶氨酸可以得到更好的留存。

在六大茶類中,由於白茶不揉捻、不殺青的特殊製茶工藝,使得茶氨酸的含量,在衆多茶類中遙遙領先。

在茶葉中,茶氨酸可以說是一塊寶,不僅能夠補充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物質,促進人體機能的協調運轉,更能爲茶湯來的鮮爽可口的滋味,尤爲動人。

夏日十分,品一杯茶氨酸滿滿的春白茶,清爽潤口的風味,直讓人覺得像是啃了一口水靈靈的青瓜般,舒適無比。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甜味】

茶湯中的甜味來源,主要源於清甜的茶氨酸,以及茶葉內部的可溶性糖類物質。

清甜可口的茶湯滋味,令不少人難以抗拒。

甜味人人都愛。

在苦與甜之間平衡的恰到好處,苦盡甘來的甜,更是令人難以忘懷!

茶葉中的味覺物質,像是一個個音符,組成了動人的樂章。

一杯又一杯,感受其中曼妙清淺的茶味變化,更能喝懂一款茶!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4》

帶着苦味的茶,該如何判斷好壞?

苦味,在衆多茶類中,不可避免會出現。

那,帶着苦味的茶湯,該如何判斷茶葉的好壞呢?

苦味,不應該作爲判斷好茶的絕對化標準。

一款茶,品質到底好不好,要看苦味能不能化開,化開的速度快不快。

一杯茶,啜飲入口時,能在舌面感受到一絲苦和澀,這時,再細細回味,能感受到源源不斷的甘甜,湧起在口腔中。

回甘生津,甘甜舒適的韻味,能在嘴巴里久久不去。

這樣可以及時化開的苦味,先苦後甜,苦盡甘來的滋味,爲品茶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這樣可以及時化開的苦味,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若是一款茶,喝到嘴裏,苦味久久化不開,能苦得人嘴巴發木,喉嚨發緊,自然絕非好茶該有的現象。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總的來說,茶湯中帶着苦味,並不能說明茶葉的好與壞。

苦味能不能及時化開,才最爲考驗好茶的功力!

這樣能及時化開苦澀味的茶湯,背後必然有着豐厚的內質物製成。

一杯好茶中,豐富的養分物質存在,茶氨酸、茶多糖、果膠物、維生素等,爲茶湯的精彩表現,提供了無盡的後備支援!

判斷一款茶湯的好與壞,除了看苦味能不能化開外,還需要結合多方面綜合指標進行判斷。

如,茶湯是否清透,湯水看着是否清淨,還是渾濁不堪。

茶湯口感是厚是薄,喝茶有無韻味。

茶香有無落水,在喝茶過程中,是否在湯水裏捕捉到香氣等。

多方面的綜合考量,才能得出最爲公允的判斷結果!

別被誤導了,茶湯苦不苦,不是判斷一款好茶的絕對標準!

《5》

一杯好茶,並不能簡單用有無苦味來判斷好壞。

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尋覓好茶,只看一點,哪裏找到方向!

口味,因人而異。

但,一款好茶,該具備的特徵,有着共性之處。

喝得舒服,喝得愉悅,纔是好茶最爲動人的一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