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淇淇”藉助3D打印技術“復活”

世界上最後的白鱀豚“淇淇”於2002年自然死亡,5年後白暨豚被宣佈功能性滅絕。近日,運用3D打印技術復原的“淇淇”標本在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館展出,以此紀念“淇淇”偉大的一生,並希望喚起公衆對珍稀水生生物及長江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據介紹,白鱀豚“淇淇”於1980年1月11日在洞庭湖口附近被漁民捕獲後送至中科院水生所,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生活了22年185天。它的一生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資料,通過對“淇淇”的飼養和研究,人們對白鱀豚的認知從完全空白到逐漸瞭解並系統深入,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鯨類學研究的發展,也爲後來長江江豚的保護提供了珍貴借鑑。

白鱀豚是我國特有的水生哺乳動物,曾生活在長江中下游,被譽爲“長江女神”。20世紀後期,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長江航運頻繁、水質污染以及魚類資源的匱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白鱀豚的數量急劇下降,21世紀初在長江中已幾近消失。(魯偉 孫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