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各省今年重點任務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意味着中國高端製造將會繼續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經濟轉型也是不易的,因此改革仍是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唯一選擇。通過改革可以使得存量要素產生新的動能和活力,包括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 吳少龍

去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後,地方省級經濟工作會議密集召開,爲各地2019年的經濟工作定調。

記者通過梳理10多個省份的經濟工作會議發現,隨着去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中國經濟要“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後,各地都在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劍指製造業”。

多省強調推動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了今年發展的總基調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

此後,山西、四川、吉林、湖南等10多個省份陸續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均將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

其中,四川省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要將“落實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放在第一位。會議提出必須把製造強省建設作爲戰略性工程來抓,大力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高效化、高端化。

山西省強調,“堅持把供改和綜改相結合作爲經濟工作的主線,爲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在製造業上,山西省表示,要把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組織實施製造業振興升級專項行動,改造提升一批傳統制造業,做大做強一批支柱性製造業,培育一批高成長性製造業。

湖南省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2019年主要預期目標,關鍵是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緊扣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更好實際效果。其中,湖南省還要求,財政支出要向高質量發展和民生領域等方面傾斜。

財通證券分析師馬濤指出,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需通過改革激活存量要素。其進一步指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意味着中國高端製造將會繼續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經濟轉型也是不易的,因此改革仍是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唯一選擇。通過改革可以使得存量要素產生新的動能和活力,包括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因地制宜

各省重點任務各有特色

記者發現,在保持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基調整體一致之下,各地今年經濟重點任務各有特色。

以人口大省四川爲例,該省擁有9100萬人口的消費市場。這一龐大市場的需求,本身就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

對此,四川省提出落實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部署要求,進一步發揮內需拉動作用,深入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等服務業發展,努力滿足最終需求;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紮實開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三年行動,着力提高產業投資和民間投資比重,不斷夯實經濟增長的有效支撐。

山西是中國煤炭大省,素有“煤海”之稱。對於今年經濟工作的部署,山西省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優先發展製造業,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要繼續把能源革命這個旗子舉起來,破解體制機制難題;今年煤炭產量可保持適當增長,但不能盲目擴張,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動“減”“優”“綠”上,着力解決遺留問題,提升煤炭綜合競爭力;要堅持分類指導,解決火電歷史遺留問題,加快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和大力開拓用電市場。

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政策如何發力也比以往更加重要,因此地方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大膽探索。

地方重點佈局這些產業

因地制宜的還有各地對產業的佈局,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各地2019年產業發展佈局大多錨定自身最突出領域。

其中,吉林提出堅持以“數字吉林”建設爲引領,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步伐,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提升製造業質量品牌。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數字經濟與汽車、石化、食品、冶金、醫藥、裝備製造等六大傳統產業的“1+6”融合發展。

福建則提出推進三大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支持一批新興產業重點項目、龍頭企業和示範工程,推動新能源汽車、稀土、石墨烯等產業和數字經濟快成長、上規模。

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圍繞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認真落實省領導聯繫指導16個重點產業領域和數字經濟工作推進機制,發揮軍民融合發展優勢,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一批萬億集羣、千億企業,着力建設製造強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