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也有健康指數,你所在的城市上堵城榜了嗎?

在最新中國堵城排行榜中,北京位列第一,廣州位列第二,上海位列第八。

1月16日,高德地圖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阿里雲等單位共同發佈了《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是四年來路網高峯行程延時指數最低的一年,同比2017年全國近90%城市擁堵下降或持平。

高德地圖大數據分析團隊分析認爲,近年城市交通擁堵逐年緩解,可能與政府對交通治理的重視、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中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基礎道路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鐵路網)的不斷完善等原因有關。

基於這一指數排名的擁堵排行榜顯示,北京路網高峯行程延時指數2.032,平均車速23.35km/h,而廣州、哈爾濱、重慶、呼和浩特、貴陽、濟南、上海、長春、合肥依次入圍中國十大堵城。其中,去年位居“首堵”的濟南,今年降幅明顯,位於第七名。一線城市深圳跌出十大堵城,位於第十五名。

《報告》顯示,十大堵城人均一天通勤擁堵時間均超過了25分鐘,北上廣在一天通勤時長和擁堵時長也都遙遙領先,在這些城市上班的人,堪稱“活在路上的堵城青年”。

數據顯示,北京高峯平均駕車通勤時間每天88分鐘,路網高峯行程延時指數2.032,平均每天通勤擁堵44.97分鐘;按照每年232個工作日計算,平均每人年擁堵時長達174小時,相當於一年中有22個工作日處於擁堵,摺合經濟損失約8400多元,是人均年通勤擁堵時間最長的城市。

再以上海爲例,其工作日平均通勤時長(雙程)達85.27分鐘,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上海人要上35年班,他一生花在通勤上的時間爲11869小時,這其中有5443小時是因爲擁堵導致的。

此外,《報告》對監測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數各分項指標進行了評估,分項指標越高說明健康程度越差。廣州、貴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數未達到60%,與健康水平線差距仍較大,處於亞健康狀態。

數據顯示,北京通勤壓力指數(1.968)、擁堵經濟損失(月均1075元)、路網高峯擁堵路段里程比(11.08%)、高峯緩行路段里程佔比(8.89%)、路網高峯行程延時指數(2.032)在5個分項指標中排名第一,爲交通亞健康狀況最多的城市。

北京城市交通運行也有亮眼之處,被《報告》評爲“公交最幸福城市”。數據顯示,在公交車運行表現上,全時段平均值數據顯示,24個監測城市中有9個城市的公交車全天平均巡航速度超過20km/h,其中北京最高,達23.14km/h,成爲公交乘車最快捷的城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