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提到建盞的好處之一就是胎體厚重,利於茶湯的保溫,能夠更好地激發茶香。那麼建盞的厚有沒有一個度呢?是不是越厚就越好呢?我們先來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我國著名茶學家蔡襄(宋)在他自己所寫的《茶錄》一書中,關於描寫建盞的其中幾句:“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爲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從中我們可以得知,宋人喜歡建盞最關鍵的是因爲大家喝白茶,黑盞能觀茶色,並且聚熱難冷。建窯之外的其他窯口所產茶盞,要麼太薄了,要麼不夠黑,反正都不如建盞。建盞的黑肯定是極好的,但是對厚度的要求呢?在這裏,蔡襄也說道“微厚”,也並沒有說極厚。

我們可以將建盞與其他朝代所流行的茶器

對比一下,建盞顯得很有分量,因爲建盞相比其他瓷器,胎體要厚重,建盞只在宋朝爲主流茶器,是因爲宋朝鬥茶需要,說明厚度對茶湯雖有保溫功效,但並不能決定建盞能成爲主流,保持主流地位,這說明,厚度問題是審美問題。

元代以後,飲茶方式增多,散茶居多,漸漸地,鬥茶以及鬥茶所需的建盞就沒落了,各個朝代主流茶器不同,審美總是在變化的。

從同一時代來看,宋人除了建盞之外,也有江西湖田窯的瓷器,那究竟宋人到底是喜歡薄,還是喜歡厚呢?其實不論是“五大名窯”還是“八大窯系”,都各有其特色,有人喜歡沉穩厚重之感,有人好輕盈素雅之美,建盞的厚度只看個人喜好罷。不論時代如何發展變化,同時代的人們總有不同喜好。

建盞厚胎,不僅聚熱難冷,還能直接烘烤溫茶,這是作爲厚鐵胎的一個優勢,如今也無人用於烘烤了,建盞有許多實用之處,它的厚也爲其增添不少古韻,至於建盞是不是越厚越好,過厚過重的盞可能會影響審美及使用不便,但最終還是看個人喜好吧,畢竟愛盞,收藏就是依個人喜好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