盞因茶而生,茶因盞而妙

建窯以生產黑瓷建盞而著稱,因生產工藝的精湛,在兩宋時到達了鼎盛,開闢了實用功能與藝術欣賞的嶄新天地,那些文人墨客更是吟詩做賦,影響深遠,各地的窯口也開始爭相效仿。

吉州窯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窯口之一。

1

吉州窯作爲中國現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窯遺址之一,坐落於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創燒於晚唐五代,在南宋時期形成了規模極大的民間窯場。

與建盞一樣都是以盛產黑瓷著稱,在當時,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黑釉瓷器中的代表。

而且兩者衰落的時間也是頗爲接近,大約都是在元末明初的這段時間。

衆觀全國,從燒黑釉盞的窯口來看,最善於裝飾黑釉盞的非江西吉州窯的工匠莫屬,木葉盞就是吉州窯最典型的作品。

2

宋代的建窯不如吉州窯接地氣。

建窯跟吉州窯都是民窯,但是在後期,建窯由於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民轉官”的變換,這跟當時的飲茶習慣,還有統治者等上層社會脫不了關係。

吉州窯還是以燒製日常用品爲主,供民間使用。

從最早期的單色釉及黑釉裝飾開始,到後來逐漸發展到各種窯變色釉的裝飾,其中要以木葉紋、剪紙貼花、玳瑁斑等最爲出色,體現了吉州窯應市場需求變化靈活的特色。

3

關於上訴的這一點,可以從其發展進程中看出:

唐代的吉州窯大多是比較粗糙的青瓷器;

北宋時期則以燒造青白瓷器爲主;

北宋晚期到南宋初期,以黑釉、白釉褐花等一些仿定窯的白釉瓷器最爲著名

黑釉瓷器的釉色品類較爲豐富。

另外,剪紙貼花和木葉紋的裝飾手法也是其獨特的裝飾手法,建窯瓷器中尚未發現這一類產品。

所以,當時的吉州窯更多是什麼流行,就做什麼。

而且在仿製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這應該就是藝術的很多來源都是生活吧。

4

建窯與吉州窯同時作爲那個時期的重要商品,

前者以專注、自然窯變取勝;

後者以廣泛、裝飾結合立身。

建窯黑釉色黑如漆、釉汁肥厚,其流淌至碗底時,形成獨特的掛釉;

吉州窯的釉色則偏紅偏褐,也有純黑者,但是釉色偏薄,少見掛釉現象。

建窯的窯變是碗口釉水逐漸向碗底集中,內外一樣,口沿近似芒口露胎;

吉州窯黑釉窯變狀態較弱,內部窯變變化較大,而且品種方面不單單侷限於茶盞。

5

最後來解釋一下吉州窯黑釉盞的具體特徵:

01.造型

吉州窯的黑釉盞的基本形制是大口小足,口脣較薄,略微向外卷。

盞口有敞口和斂口之分、形體有大小之別,小者一般口徑在10-12釐米、大者一般口徑在14-16釐米。

02.胎質

胎質中含有大量的砂粒,因此胎質粗松而吸水力強,看起來像陶,敲擊時卻有金屬聲,這成爲其區別其他窯口的顯著特徵。

03.底足

唐末五代,碗、盤、壺的底足大多爲玉璧足餅底、矮圈足;

到了北宋前期則變成了高圈足、大圈足,中後期又是矮圈足;

南宋早期的時候甚至變成了假圈足。

04.施釉狀況

除木葉紋和剪紙貼花等工藝精製的瓷器外,大多數釉層比較薄,器外壁施釉均不及底,流釉現象並不多見,瓷器釉層較薄,器內壁則不施釉。

吉州窯在中國陶瓷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不僅將中原的制瓷工藝溶於之中,

還將吉州本地的人文情趣繪於瓷器上,

並在造型,瓷的機理上有新的變化,

使吉州窯成爲中國瓷的重要品類,才使古代的歐洲、中東各國的王室貴族愛上吉州瓷。

宋人茶事,由盞開始。

文章由【夫物盞集】整理發佈,專注於建盞、宋瓷、宋代歷史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