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来信:

“夏天来了,近期自己想会带宝宝去山区旅游,但是听人说,蜱虫会很猖獗而且被叮咬后死亡率很高,所以想问问怎么预防蜱虫叮咬?“

为此,小橘子专门搜索了相关新闻,发现关于蜱虫的新闻报道还真不少!

蜱虫叮咬真的那么可怕吗?爸爸妈妈们了解蜱虫吗?知道它们一般活动在哪些区域吗?知道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吗?

今天,小橘子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夏季防虫工作。

1

蜱虫

蜱虫,有的地方也称为草爬子、狗豆子。世界性分布有800多种, 主要分为硬蜱和软蜱。硬蜱的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硬的盾板,一般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原或者山地泥土中;软蜱,无盾板,多栖息于野生动物洞穴、鸟巢、家畜圈舍等。

蜱虫虽然称为“虫”,但它不是昆虫,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是蜘蛛的“亲戚”。蜱虫是贪婪的“吸血鬼”,宿主包括陆生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及人类。不吸血时,蜱虫的身型如干瘪的绿豆般大小,也有小如米粒状的;而吸饱血后,蜱虫就像充气的气球,变得如饱满的黄豆大小,有些甚至“变身”为指甲盖般大小。

蜱虫在夏季活动频繁,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有的还会藏在人或动物的毛发中。蜱虫体型很小,大概绿豆这么大,但吸血之后会明显胀大。

夏天人们穿着清凉皮肤裸露在外,户外活动增多,可能一不小心就被蜱虫给「盯上」。相对于成人,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孩子们,则更容易成为蜱虫的目标。

2

蜱虫咬了后的危害

每年4~10月是蜱虫活跃期,这时候更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带娃郊游的宝爸宝妈。蜱虫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感知到来自宿主的化学信息、热量和气流。它们尤其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比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

在病原生物学家眼里,蜱虫绝对是个“狠角儿”!其携带80余种病毒、30余种细菌和原虫。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被蜱虫叮咬不会出现严重后果,可一旦不幸中招的话,轻者可能会出现溃疡、皮炎等,重者可能遭遇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等,甚至死亡。

其中的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病初常伴有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蜱虫病可“人传人”,正常人会因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呕吐物等而感染,虽然传染几率小,但也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不过,并不是每只蜱虫都携带病毒,大家也不必“谈蜱色变”,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后才会感染发病,多数情况下被蜱虫咬和被蚊子叮没什么区别,症状较轻微。

3

预防蜱虫的方法

1. 全身武装

如果需要去树林或草丛游玩,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方便发现蜱虫。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尽量少露出皮肤,别给蜱虫可乘之机。

2. 涂驱虫产品

根据美国儿童协会和美国环保署的意见,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柠檬桉油。这几种都对防蜱虫有效。

3. 游玩耍后全身体检 + 清洁

户外活动完回家后,重点检查孩子的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头发里面也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4. 尽量远离「是非地」

尽量不要带孩子去草丛、草地、树林、绿化带,即便要去,也要做好防护,尽量不要长时间逗留。

5. 给宠物定期除虫

蜱虫不仅会叮咬人,动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标。如果出门带了宠物,回家后也要仔细给洗洗澡做个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