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鴻評論

據今日俄羅斯等外媒報道,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協議將於5月30日正式生效。

非洲大陸自貿區的建立將對非洲各國及世界格局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不僅有利於參與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會深度改變國際分工產業鏈的構成,對中國而言,則是推動歐亞非大陸整合,形成“一帶一路一洲”地緣戰略格局的巨大助力。

對參與自貿區的國家來說,自貿區的建立將形成統一的內部大市場,推動內部分工精細化,提升經濟效率,深度參與全球分工協作體系。對參與其中的非洲國家,自貿區的建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其影響力不亞於中國的改革開放。

非洲國家現在爲什麼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無法全面參與全球分工。目前全球貿易總量中的2/3都是“中間件”貿易,而非洲國家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參與度很低,難以分享全球貿易中豐厚的增加值。

非洲被全球分工體系隔離在外,在跨境價值鏈中沒有發揮多大作用,這是其經濟不發達的重要原因。

那麼爲什麼非洲國家難以參與全球分工體系呢?

因爲一系列歷史原因,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不利於互相進行貿易,國家間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林立,使得非洲大陸沒有形成統一的大市場。世界銀行顧問阿卜杜勒·薩拉姆·貝洛說:“(殖民基礎設施)是爲了將大宗商品從內陸運到港口或運往殖民國家加工而建立的。爲了實現國家間和地區間相互連通而修建的基礎設施少之又少。”非洲國家出口中僅有17%在非洲國家內部進行貿易,相比之下,亞洲地區內部的貿易水平爲59%,歐洲爲69%。而衆多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又將非洲大陸割裂爲衆多小市場,規模太小經濟分工就難以細化,同時也很難吸引投資者對一個個小市場進行大規模投資。

非洲各國的領導人也意識到了問題,並致力於解決這個困境。2015年6月,非盟成員國啓動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談判,希望通過貿易區的建設,將非洲各經濟體彙集成單一的大市場。在2018年3月的非盟首腦特別會議上,44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截至目前,55個非洲國家中,除日尼利亞、厄立特里亞和貝寧等三個國家外,已有52個國家簽署了AfCFTA協議。無論是以人口還是以成員國數量計算,它都將成爲自1995年WTO成立以來全球最大的自貿協議。

非洲正在告別四分五裂的時代,迎來開放發展的新時代。AfCFTA協議要求各參與國對90%的貨物取消關稅,另外10%的“敏感物品”的關稅也將在日後逐步取消。此外非盟還將出臺若干支持措施:原產地規則、商品貿易關稅減讓的時間表、非關稅壁壘線上監控和消除機制、數字支付和結算平臺以及非洲貿易觀察組織門戶網站。協議將使成員國之間的貨物和服務的貿易更加自由,遠期目標還包括簡化法規、促進私營領域融資和簡化海關程序等,並可能在未來實現單一貨幣流通。隨着阻礙流通的限制逐漸消失,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效率會快速提升,關稅同盟和統一貨幣將發揮市場整合倍增器的作用。

非盟預測,通過逐步取消針對90%商品的關稅,並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域內貿易比重將從當前的14%提高到2022年的52%。AfCFTA協議生效後將影響超過12億人口、約3.4萬億美元規模的GDP。聯合國稱,自貿區可能使非洲內部貿易增長52.3%。

對中國來說,非洲大陸自貿區的建立是推動歐亞非大陸整合,形成“一帶一路一洲”地緣戰略格局的巨大助力,中國將從歐亞非大陸空前的經濟聯通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非洲是歐亞非大陸整合的關鍵一環。自2015年12月提出以來,中非“十大合作計劃”經貿舉措全面落實完畢,而且中國已連續九年成爲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非洲經濟如能成功一體化,既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巨大機會,也是形成長期穩固的國際地緣戰略格局的重要助力。中國將從推動中非經貿關係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中獲得巨大收益。

總結一下,非洲國家將受惠於自貿區的建立,形成統一的內部大市場,推動分工精細化,提升經濟效率,深度參與全球分工協作體系。對中國而言,一個統一的非洲大市場,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機會,更是推動歐亞非大陸整合,形成“一帶一路一洲”地緣戰略格局的巨大助力,中國將從歐亞非大陸空前的經濟聯通中獲得巨大的收益。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