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被迫出臺4萬億刺激計劃,信貸急劇膨脹,增發的貨幣多達數十萬億人民幣,在幾年之內湧向市場,造成土地價格、房地產價格、生產原材料成本、能源價格、人力成本都出現了暴漲。2014年,美元貨幣政策由量化寬鬆轉向緊縮,“美元環流”由熱轉冷,中國貨幣政策也不得不跟隨美聯儲收緊,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加重,違約情況進一步惡化,加劇了民營企業生存困境。

■ 文 | 鴻學院院辦

中國民營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在2008年之前,中國民營企業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利潤豐厚。

然而,從2017年起,中國民營企業整體而言生意慘淡,《****》曾發表文章稱民營企業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現實困難“相當嚴峻”。

民營企業爲何近年集中遭遇困境?原因衆說紛紜:去產能政策、環保政策、用工成本升高、勞動力紅利萎縮,貿易戰與逆全球化、國內市場不景氣、三期疊加……

但這些都不是關鍵原因,真正的核心是貨幣問題!

1971年金本位解體,貨幣紀律被拋棄,信用貨幣像脫繮野馬,肆意超發,導致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全球資源配置結構紊亂。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嚴重貨幣的超發使得房地產價格過快膨脹,超出了實體經濟能承受的極限,最後招致了一場巨大的違約風潮。美國爲了救市總共實施了3次“量化寬鬆”,引發了全世界的一場“貨幣洪水大氾濫”。中國被迫出臺4萬億刺激計劃,信貸急劇膨脹,增發的貨幣多達數十萬億人民幣,在幾年之內湧向市場,造成土地價格、房地產價格、生產原材料成本、能源價格、人力成本都出現了暴漲。

成本暴漲的同時,市場需求的增長卻變得疲軟。國際市場進入了一種封閉狀態,國內市場由於房地產透支了太多的居民消費能力,增速也比較緩慢。民營企業的銷售陷入了一種相對萎靡的狀態。

面臨成本暴漲與需求疲軟的雙重夾擊,大部分中國民營企業都錯過了轉型升級的機會。隨着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市場不確定性越來越高,再想實現技術升級,難上加難。

2014年,美元貨幣政策由量化寬鬆轉向緊縮,“美元環流”由熱轉冷,中國貨幣政策也不得不跟隨美聯儲收緊,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加重,違約情況進一步惡化,加劇了民營企業生存困境。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幫助中國民營企業度過寒冬,先生存,再發展。

宋老師在鴻學院微課堂《2020穩增長新政出臺,民營企業迎來春天?》中,從獨特的貨幣角度,給出了詳細具體的分析與展望,識別海報二維碼立刻收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