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看出了伊朗經濟結構存在着巨大的問題,只要打掉你的石油出口,就會讓你的整個產業體系出現重大危機。但是當美國製裁抑制了伊朗的石油出口,後者就沒有財政收入來支撐過去那種非常畸形的高福利補貼政策,不得不削減對食品、飲用水和能源的貼補,而這立刻就會造成民衆的不滿。

■ 文 | 宋鴻兵

伊朗國內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已經到了一個比較緊迫的階段,危機已經浮現。這說明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確確實實打中了要害。

11月15日,伊朗宣佈上調國內汽油價格,從每升10000里亞爾,漲至15000里亞爾,結果第2天伊朗全境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衝突。全國100多個城市發生了暴動,對銀行、商店、政府大樓等進行打砸搶,火燒警察局,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甚至出現了軍事人員和軍警被刺殺的事件。

伊朗這種突如其來且非常劇烈的暴動非常奇怪。首先,上調油價後的第1天就有上百個城市同時發生暴動;其次,暴動的第1天就開始砸銀行、縱火、衝擊政府大樓,衝突升級的速度異常的快;再次,爆發危機的第3天就開始有計劃地刺殺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軍官和軍事人員;最後,暴動開始後很快就把矛頭對準了伊朗的歐萊瑪教士階層。

上述種種異常顯示,這場暴動顯而易見是在很久以前就策劃好的,手段極端、目標清晰。不太像正常的平民發泄不滿,衝突逐步升級的過程。暴動過程的協調性非常強,顯然是有預謀的。

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將這場暴動定性爲美國對伊朗發動的一場歹毒的經濟戰,並果斷採取了非常有效的應對措施——切斷互聯網。如果這場暴亂是有人在背後進行組織的話,斷網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得整個體系無法進行協調。如果抗議活動是純粹自發的,那麼第2天第3天大家還是會上街遊行。但如果是有組織的活動,當組織網絡被癱瘓,參與者無法彼此協調,整個暴亂的烈度馬上就會下降。

事態正是如此演進的。從11月16日開始,伊朗多家網絡運營商同時切斷了大部分地區的互聯網、電話、短信等等通訊方式。幾乎與此同時,街頭瘋狂的打砸搶行爲大幅減少,大概到21日,暴亂活動已基本消失。22日之後,伊朗開始陸續恢復互聯網服務。這種現象說明,在應對大規模的有組織暴亂的時候,切斷網絡聯繫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不過伊朗暴亂的平息只是恢復了社會的表面秩序,深層次的根源問題仍在。這一次伊朗汽油漲價,表面上看,一次上漲了50%,聽起來很嚇人。但如果換算一下,1元人民幣大概等於5300里亞爾,漲幅5000里亞爾還不到人民幣1塊錢,即便是漲價以後,油價也不到3塊錢。爲了這一點點,伊朗民衆爲何會鬧到這個地步?

衆所周知,伊朗國內的汽油價格非常低,原因是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補貼。2018年伊朗共補貼油價690億美元,高額補貼導致的低油價會帶來兩個後果。首先是過度消費,伊朗8000萬人口每天消費的汽油量高達9000萬升,人均1.13升。更嚴重的問題是引發了嚴重的走私活動,很多人在伊朗購買廉價汽油,然後轉賣到印度、土耳其等國。據媒體報道,走私規模達到了每天1000萬至2000萬升,大約佔每天國內消費9000萬升中的11%至22%。這實際上是在源源不斷地補貼走私販,導致國家財政出現巨大的窟窿,使得伊朗現在不得不上調汽油價格。

除了補貼汽油價格,伊朗的很多民生領域都有賴於鉅額的財政補貼,這是伊朗政府用來安撫民心的主要手段。由於與西方進行對抗的國家戰略,伊朗長期被美國製裁,國內民衆做出了巨大的經濟犧牲。要讓民衆長期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所以伊朗採取了一個有效辦法——高額補貼。因爲有實實在在的補貼,所以老百姓對生活現狀還可以接受。

這種高額補貼之所以能夠維持,源於石油出口的鉅額收入。石油收入是伊朗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依靠出口石油獲得鉅額的資金,伊朗才能夠補貼食品、飲用水、國內能源消費等等,這是伊朗維持整個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

但是當美國製裁抑制了伊朗的石油出口,後者就沒有財政收入來支撐過去那種非常畸形的高福利補貼政策,不得不削減對食品、飲用水和能源的貼補,而這立刻就會造成民衆的不滿。

伊朗現在出現了亂局,說明美國的經濟戰確實打中了伊朗的經濟死穴。美國看出了伊朗經濟結構存在着巨大的問題,只要打掉你的石油出口,就會讓你的整個產業體系出現重大危機。到目前爲止,伊朗已經開始出現嚴重困局的徵兆,而這可能只是一個序幕,往後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油價上漲只是伊朗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更大的問題是高失業之下的高通脹。伊朗現在的經濟負增長(-9.5%)是1984年兩伊戰爭以來最爲嚴重的,與此同時通脹率已經達到47.2%,特別是食品通脹率高達63.5%,再加上非常嚴重的失業率,尤其是年輕人失業率達到26%,導致社會情緒普遍非常不滿。

這種情況之下,整個社會就像一個火藥桶,一點點的衝擊就可能導致大爆發。比如2017年的雞蛋價格上漲和這次的油價上漲,都導致了不成比例的混亂。這種現象說明問題不止存在於汽油價格這一個孤立點上,而是整個經濟結構出了大問題,油價上漲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

那麼伊朗的經濟結構到底有什麼問題呢?

伊朗的經濟基礎條件其實不錯。伊朗擁有8000萬人口,國內市場規模潛力很大,在中東國家裏面僅次於埃及。它的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石油儲量世界第三,天然氣儲量數一數二。它還有一個地緣優勢:自古以來就是連接歐亞大陸的橋頭堡、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是重要的貿易通道。

但是很奇怪,手握三大優勢的伊朗,爲何沒有實現工業化?伊朗人早就知道他們的經濟結構有問題,財政收入幾乎完全依靠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整個經濟結構也是以石油化工爲核心。所以伊朗一直致力於推進工業化,調整產業結構。

伊朗歷史上,近百年來有三個階段在努力推動工業化,搞了很多年,但始終沒能完成工業化。這是什麼原因?相比之下,中國的工業化之路走得比較順利,中國做對了什麼?中國和伊朗有哪些異同?伊朗的經驗教訓能帶給我們哪些啓示?

本文節選自鴻學院微課堂《美國金融圍剿,伊朗危局隱現》,請搜索【宋鴻兵觀天下】公衆號,瞭解課程詳情!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