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看出了伊朗经济结构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只要打掉你的石油出口,就会让你的整个产业体系出现重大危机。但是当美国制裁抑制了伊朗的石油出口,后者就没有财政收入来支撑过去那种非常畸形的高福利补贴政策,不得不削减对食品、饮用水和能源的贴补,而这立刻就会造成民众的不满。

■ 文 | 宋鸿兵

伊朗国内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已经到了一个比较紧迫的阶段,危机已经浮现。这说明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确确实实打中了要害。

11月15日,伊朗宣布上调国内汽油价格,从每升10000里亚尔,涨至15000里亚尔,结果第2天伊朗全境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全国100多个城市发生了暴动,对银行、商店、政府大楼等进行打砸抢,火烧警察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甚至出现了军事人员和军警被刺杀的事件。

伊朗这种突如其来且非常剧烈的暴动非常奇怪。首先,上调油价后的第1天就有上百个城市同时发生暴动;其次,暴动的第1天就开始砸银行、纵火、冲击政府大楼,冲突升级的速度异常的快;再次,爆发危机的第3天就开始有计划地刺杀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军官和军事人员;最后,暴动开始后很快就把矛头对准了伊朗的欧莱玛教士阶层。

上述种种异常显示,这场暴动显而易见是在很久以前就策划好的,手段极端、目标清晰。不太像正常的平民发泄不满,冲突逐步升级的过程。暴动过程的协调性非常强,显然是有预谋的。

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将这场暴动定性为美国对伊朗发动的一场歹毒的经济战,并果断采取了非常有效的应对措施——切断互联网。如果这场暴乱是有人在背后进行组织的话,断网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得整个体系无法进行协调。如果抗议活动是纯粹自发的,那么第2天第3天大家还是会上街游行。但如果是有组织的活动,当组织网络被瘫痪,参与者无法彼此协调,整个暴乱的烈度马上就会下降。

事态正是如此演进的。从11月16日开始,伊朗多家网络运营商同时切断了大部分地区的互联网、电话、短信等等通讯方式。几乎与此同时,街头疯狂的打砸抢行为大幅减少,大概到21日,暴乱活动已基本消失。22日之后,伊朗开始陆续恢复互联网服务。这种现象说明,在应对大规模的有组织暴乱的时候,切断网络联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不过伊朗暴乱的平息只是恢复了社会的表面秩序,深层次的根源问题仍在。这一次伊朗汽油涨价,表面上看,一次上涨了50%,听起来很吓人。但如果换算一下,1元人民币大概等于5300里亚尔,涨幅5000里亚尔还不到人民币1块钱,即便是涨价以后,油价也不到3块钱。为了这一点点,伊朗民众为何会闹到这个地步?

众所周知,伊朗国内的汽油价格非常低,原因是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2018年伊朗共补贴油价690亿美元,高额补贴导致的低油价会带来两个后果。首先是过度消费,伊朗8000万人口每天消费的汽油量高达9000万升,人均1.13升。更严重的问题是引发了严重的走私活动,很多人在伊朗购买廉价汽油,然后转卖到印度、土耳其等国。据媒体报道,走私规模达到了每天1000万至2000万升,大约占每天国内消费9000万升中的11%至22%。这实际上是在源源不断地补贴走私贩,导致国家财政出现巨大的窟窿,使得伊朗现在不得不上调汽油价格。

除了补贴汽油价格,伊朗的很多民生领域都有赖于巨额的财政补贴,这是伊朗政府用来安抚民心的主要手段。由于与西方进行对抗的国家战略,伊朗长期被美国制裁,国内民众做出了巨大的经济牺牲。要让民众长期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所以伊朗采取了一个有效办法——高额补贴。因为有实实在在的补贴,所以老百姓对生活现状还可以接受。

这种高额补贴之所以能够维持,源于石油出口的巨额收入。石油收入是伊朗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依靠出口石油获得巨额的资金,伊朗才能够补贴食品、饮用水、国内能源消费等等,这是伊朗维持整个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但是当美国制裁抑制了伊朗的石油出口,后者就没有财政收入来支撑过去那种非常畸形的高福利补贴政策,不得不削减对食品、饮用水和能源的贴补,而这立刻就会造成民众的不满。

伊朗现在出现了乱局,说明美国的经济战确实打中了伊朗的经济死穴。美国看出了伊朗经济结构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只要打掉你的石油出口,就会让你的整个产业体系出现重大危机。到目前为止,伊朗已经开始出现严重困局的征兆,而这可能只是一个序幕,往后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油价上涨只是伊朗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更大的问题是高失业之下的高通胀。伊朗现在的经济负增长(-9.5%)是1984年两伊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与此同时通胀率已经达到47.2%,特别是食品通胀率高达63.5%,再加上非常严重的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率达到26%,导致社会情绪普遍非常不满。

这种情况之下,整个社会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点的冲击就可能导致大爆发。比如2017年的鸡蛋价格上涨和这次的油价上涨,都导致了不成比例的混乱。这种现象说明问题不止存在于汽油价格这一个孤立点上,而是整个经济结构出了大问题,油价上涨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

那么伊朗的经济结构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伊朗的经济基础条件其实不错。伊朗拥有8000万人口,国内市场规模潜力很大,在中东国家里面仅次于埃及。它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石油储量世界第三,天然气储量数一数二。它还有一个地缘优势: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重要的贸易通道。

但是很奇怪,手握三大优势的伊朗,为何没有实现工业化?伊朗人早就知道他们的经济结构有问题,财政收入几乎完全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整个经济结构也是以石油化工为核心。所以伊朗一直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

伊朗历史上,近百年来有三个阶段在努力推动工业化,搞了很多年,但始终没能完成工业化。这是什么原因?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走得比较顺利,中国做对了什么?中国和伊朗有哪些异同?伊朗的经验教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本文节选自鸿学院微课堂《美国金融围剿,伊朗危局隐现》,请搜索【宋鸿兵观天下】公众号,了解课程详情!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