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济增长要想突破瓶颈,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改造我们现有生产、组织方式,大规模提升社会效率的通用性技术平台,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复杂性获得显著提升。反保6派则认为:中国的内需在下降,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掉到了6以下,如果要保6,必定会回到政策刺激的老路,一方面会让市场更加扭曲,同时带来严重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也会升高。

■ 文 | 鸿学院院办
1840年,一支仅由数千人组成的英国舰队,出现在了珠江江面。这个古老平静的国家,随着一阵炮击开始土崩瓦解,中国近代悲怆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大清坐拥4亿人口,GDP占世界30%,6倍于英国,但清军在英国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工业面前,竟稚嫩得像一个婴儿,毫无还手之力。

GDP规模不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标志,经济的复杂性才是!

近来,学界对于中国GDP要不要保6的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保6派认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GDP如果跌破了6会引发悲观预期,市场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减少,就业将越来越差,经济形势也会愈发恶劣。

反保6派则认为:中国的内需在下降,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掉到了6以下,如果要保6,必定会回到政策刺激的老路,一方面会让市场更加扭曲,同时带来严重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也会升高。虽然两派观点各有道理,但是都没有触及到经济增长的本质。

自2008年之后,世界各国普遍遭遇了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下行最主要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经济复杂性的进化遭遇到了瓶颈。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既有赖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时也受益于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中国经济增长要想突破瓶颈,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改造我们现有生产、组织方式,大规模提升社会效率的通用性技术平台,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复杂性获得显著提升。

真正有效的财政刺激,不是过去传统“铁公基”式的大量重复性建设,而是要建立“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群迫切需求的新型基础设施。

这种基础设施包括一小时生活圈的高铁、物流冷链配送、铁港联运、铁路直达工业园区、高铁货运以及智慧城市所涉及到的物联网、5G技术等,特别是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通用性技术平台。

这将形成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指导下,利用通用性技术平台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提升。整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货币宽松和一系列的财政刺激,社会融资和信贷规模也将同步增长,人才、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也会向中心城市倾斜,这会导致中心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走向两极分化。只有推动经济复杂性的进化,中国经济的增长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节选自鸿学院微课堂《明年GDP保6:死守,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请搜索【宋鸿兵观天下】公众号,了解课程详情!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