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髮布的《2017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顯示,古代字畫取代手錶成爲富豪收藏的首選。富豪的收藏喜好,直接的表現在了剛剛過去的2017年的春拍和秋拍裏,在拍賣市場調整的狀態下,古代書畫依然能夠一枝獨秀。

16日,胡潤研究院在上海發佈《2017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該報告旨在揭示中國富豪階層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以及品牌認知的轉變與偏好,紀伯倫高先生fuxi527(拍品甄選ID)整理、力圖對中國富豪階層的生活形態變化做出描述。

報告顯示,古代字畫取代手錶成爲富豪收藏首選。古代字畫今年上升成爲富豪收藏首選,手錶五年來第一次退到第二位。總體來說,70%的千萬富豪喜歡收藏,而億萬富豪有80%喜歡收藏。在選擇拍賣行時,佳士得絕對是行業內最認可、最受富豪青睞的國際拍賣行。

這些富豪的喜好,直接體現在2013年春秋兩季的拍賣中。2013年春拍中,嘉德的“吳松文脈-北美私人中國古代書畫藏珍”成交額14837.3萬元,成交率81.08%,其中沈士充的手卷《江南秋色》拍出3622.5萬元。在大觀之夜專場中,龔賢《別館高居圖》以3737.5萬成交,創藝術家個人成交紀錄。在秋拍中,董邦達的《葛洪山八景》冊頁5060萬元成交,成爲下半年古代書畫的一大亮點。

此外,古代書畫的堅挺態勢在保利春拍中也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其中,“小萬柳堂劇跡扇畫”夜場73件拍品全部成交,成爲白手套專場。秋拍中,“仰止——馬遠重要作品”中的兩件重要拍品在拍賣前就備受關注,最終“松巖觀瀑圖”以4082.5萬元成交,“高士攜鶴圖”以2472.5萬元成交,均被藏家劉益謙收入囊中。匡時在去年也依然嚴苛把關,錢化佛作品暨“萬佛樓”藏畫專場、“嘉樹堂”藏明人扇面書畫專場等都創出白手套專場,可見2013年古代書畫板塊市場穩健。

而在秋拍中,古代書畫表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也成爲秋季的一大亮點。從中國嘉德領銜的首輪秋拍來看,古代書畫就表現出升溫的趨勢。例如“開卷有益—中國古代書法手卷掇英”,就共有18件作品上拍。最終,文徵明的行書《雜詠》以5117.5萬元成交價,拔得古代書畫頭籌。董邦達《葛洪山八景》也令人矚目,落槌價4400萬元,超出最高估價約5倍,刷新董邦達作品成交價紀錄。

而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參戰的第二輪秋拍中,古代書畫也有亮眼的表現。不僅馬遠的兩件畫作收穫了高價,而且董邦達、沈周等明清畫家的拍賣記錄也都紛紛刷新。在隨後的南方拍場上,古代書畫也屢創佳績,朵雲軒重磅推出的陳洪綬《花鳥草蟲冊》以4577萬元刷新了陳洪綬作品拍賣的新記錄,開創了滬上古代書畫拍賣的新局面。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成交規模來看,2013年秋季中國傳統書畫板塊的成交量佔據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量的比例在迅速提升,特別是古代書畫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一枝獨秀,說明傳統書畫的市場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由於古代書畫的不可再生性,資源相對匱乏,未來的市場依然向好。現在古代書畫的重鎮除少數宋元大家的國寶級作品外,基本可以圈定在 “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精品和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及御用畫家——董邦達、錢維城、王翬的應制精品以及 “清四僧”——弘仁、髡殘、八大、石濤作品範圍內。相比之下, “揚州八怪”的作品因爲贗品衆多而鮮有突破千萬的作品。反觀明代的徐渭、陳淳,清代的龔賢等非院體制度的畫家卻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現。

古代書法部分,明代的沈周、文徵明、祝允明,清代的王鐸、傅山一直充當着市場的“晴雨表”。隨着日本等國家迴流作品徵集的難度加大,繪畫板塊的整體態勢仍好於書法板塊。

北京匡時副總經理謝曉冬認爲,在流動性緊缺的時候,收藏者都會縮小自己的投資範圍,把有限的資源投入稀缺性的品種中,以此減少風險。“古代書畫自本輪調整以來,價格比較穩,即使是市場不太理想的時候,依然能逆市拍出高價。”謝曉冬認爲:“大市不好的時候也有表現好的指標股,好的作品還是受到追捧,目前,很多作品拍出的價格紀錄已超越2008~2011年。”據謝曉東瞭解,2014年許多藏家會依據情況適當的增加預算和支出。

古書畫藏家季濤也表示:“中國古代書畫由於其年代久遠數量少,孤品特徵明顯,加上前幾年上漲幅度有限,同時,伴隨着收藏者和投資者對於收藏文化的進一步理解,對古代書畫的需求似乎銳氣正足。”

文章由紀伯倫國際市場部高總監整理編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