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喬宇飛

2019年,基層減負年。

減負,該從哪裏開始?

5月29日,軍報用一整版的“軍營觀察”給出了答案——

減負,從把雙休日還給官兵開始。

突然想問問各位戰友:你有多久沒過雙休了?還是從來就沒有過?

我能想象你此刻的表情,不管怎麼說,對於很多戰友而言,這都是一個非常扎心的問題。

從去年5月1日開始施行的新條令明確規定:星期六可以用於集體組織文體娛樂活動,也可以安排休息,星期日和節假日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安排休息。

也就是說,從規定上講,給官兵安排雙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麼,戰友,如果你還沒能擁有雙休的話,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依據“傳統”和調查,不少戰友沒有雙休的原因,應該是在於“週末休息一天半”的慣性上。

很多戰友的週末休息,應該是從週六下午開始的,到週日下午打掃衛生之前結束。

說好聽點,是一天半;說嚴格點,就是一天,因爲週日中午睡個覺到兩點半起牀,發現四點就要收假打掃衛生了,那一個半小時,已經沒辦法好好休息了!

所以,老鐵,你可能真的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過雙休了!

事實上,雙休進入中國的時間也不長——從1994年3月1日起,國家開始實行工時制度。

當時的規定爲: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44小時,每逢“大禮拜”可以休息兩天,而“小禮拜”只休息一天。

一開始,部隊對這一規定追得很緊——將地方的“大禮拜”和“小禮拜”直接轉變爲每週固定休息一天半。

也就是說,從1994年3月1日開始,軍營的“週末”就是從週六下午開始的。

不過,一年之後,地方的週末休息制度迎來改變——從1995年5月1日起,人們開始享受週末雙休日。

可是,軍營依舊執行“每週固定休息一天半”的規定,直到……2019年!

用軍報的話說就是——如此“慢半拍”,一慢就是20多年。

萬萬沒想到,軍營每週“一天半”休息,居然還有這麼一段“歷史”,你說氣人不氣人?

不過,還是有單位開始或者已經把週末雙休還給官兵,比如報道中提到的“新疆軍區某師”。

其實,雙休還給官兵之後,真的是好處多多,總體來說就是——週末從原先宅宿舍玩手機的單調轉變成了選擇多樣豐富的幸福。

比如,官兵有時間去學習提升自己——該師所屬部隊先後與駐地院校聯繫,雙休日爲官兵提供駕駛、烹飪等技能培訓,192名官兵利用週末考取了駕照。

比如,官兵有更多的機會去與家人團聚——休息時間多了,官兵也能更多地與親友團聚,這兩年,該團招待所週末接待來訪人員近110人次,而此前5年週末接待人數總和都沒超過40人次。

實行“雙休”後,官兵們普遍的感覺是——工作日節奏更快、壓力更大,但這樣一種良性循環也催發了部隊的朝氣和活力。

恰如有人總結的那般——“累得有盼頭,玩得有意義;訓練時收得更緊了,休息時玩得更開了。”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事實已經證明,“一天半”的休息,往往是讓官兵們休息不好,在工作訓練中也提不起勁來。

然而,肯定也有人會問——那雙休的魔力,就真的有那麼大嗎?

反正,實施了雙休制度的這個“新疆某師”確實是收到了成效——

2018年底,該師被評爲軍區安全管理先進單位;

前不久,在陸軍“輕突奇兵-2019”比武競賽的同類型單位中,一舉奪魁;

同時,該師高炮專業參賽隊,更是爲新疆軍區摘得第一枚金牌。

恰如該師的一位領導所言:“工作緊了,壓力就大了;休息好了,官兵的內動力纔會更足。”

還是那句大俗話——“訓練累累的、苦苦的,生活美美的、爽爽的。”

雙休帶來的改變,其實很直接——官兵工作生活逐漸張弛有度,活力、朝氣也隨之逐漸豐盈起來。

而部隊的活力、官兵的朝氣,往往是與戰鬥力相關聯的!

一支能打仗的部隊,絕對不是死氣沉沉的;一支嗷嗷叫的部隊,也一定是建立在休息充分的基礎之上。

今天,在朋友圈裏,大夥關於《減負,把雙休日還給官兵》的轉發和討論,相當熱烈。

其中,質疑、希望是夾雜期間的主題詞。

質疑“這樣的好事”是不是真的已經發生了,希望“這樣的好事”早日落到自己頭上。

所以,就如軍報那篇文章最後的那句話:儘管目前仍有不少問題等待解決,但該師“把雙休日還給官兵”的探索,值得其他部隊思考和借鑑。

最後,想強調一下,把雙休日還給官兵,官兵們一定會給大家更多的驚喜!

新聞素材來源於解放軍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