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是一艘納粹德國郵輪,由布羅姆與沃斯船塢所建造,她的名字是來自納粹黨瑞士分部的領袖威廉·古斯特洛夫,於1937年5月5日下水。在二戰末期,此船用來載運遭蘇聯紅軍圍困在東普魯士的德國人,最後在1945年1月30日于波羅的海被蘇軍潛艇發射三枚魚雷擊沉。遇難人數估計由5,300至9,931人不等,超過泰坦尼克號的傷亡人數六倍,成爲歷史上遇難人數最多的海難。湊巧的是,當天正是威廉·古斯特洛夫50歲冥壽,也是希特勒上臺的12週年。

這艘船原是作爲納粹德國“力量來自歡樂”組織的郵輪,價值約爲二千五百萬帝國馬克。直至1939年爲止,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是KdF的郵船隊的旗艦。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開始對歐洲各國發動侵略,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被軍隊徵用作醫療船至1940年11月。之後這艘船被用作運兵船,負責運載U-潛艇的見習乘員到東普魯士但澤灣畔的哥德哈芬港接受訓練。

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最後的任務是由格丁尼亞撤離德國平民、傷兵及海員經波羅的海返回德國基爾港,船上已登記的海員及乘客總數是6,050人,但這數字並未計算沒有紀錄的數千名難民。海因茨·申恩於1980及1990年代對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沉沒事件作出過深入的研究,結論出當時船上搭載着173名船員、918名第二潛艇訓練師的士官及士兵、373名女性海軍醫護人員、162名受重傷的士兵及8,956名難民(當中只有4,424名難民有紀錄),合共10,582人。這艘船本來的設計只能搭載2,000人以下,但是在充分利用所有船上的公共空間及遊樂設施後,就可以搭載上述人數作短程航行。也就是因爲空間有限,船上不能帶太多救生設備,數量只夠少過半數人使用。

1945年1月30日的早上,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離開格丁尼亞港,隨行的船隻有滿載難民的漢薩號郵輪和兩艘魚雷艇。漢薩號和其中一艘魚雷艇發生故障後不能繼續航行,只剩下另外一艘魚雷艇獅子號負責護送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船上有四位船長,其中三位是民航船長,一位是海軍船長,他們在決定航線上意見出現分歧。曾當潛艇乘員的威廉·扎恩海軍中尉建議把船駛在近岸的淺水中並關掉所有燈火,以避免受蘇軍潛艇伏擊; 經驗較豐富的總船長弗德里希·彼德遜則持不同看法,決定把船駛出深水區。當他從無線電得知德國掃雷艦正迎面駛來時,彼德遜決定開啓船上紅綠兩色的導航燈以避免相撞。但這個錯誤的決定使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的位置在夜間暴露出來。

由馬連尼斯高領導的蘇軍S級潛艇S-13在德軍忽略下冒險駛到但澤灣找尋建功的好機會,果然讓他在格羅森多夫及黎巴之間離岸30公里的海面上發現了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和獅子號的行蹤,在當地時間晚上九時,希特勒在電臺上發表執政12週年的演講完結不久後,馬連尼斯高下令向他以爲是軍艦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發射四枚魚雷,四枚魚雷分別以俄文寫上:

“爲了祖國”

“爲了斯大林”

“爲了蘇聯人民”

“爲了列寧格勒”

除了寫上“爲了斯大林”的一枚魚雷卡在發射管外,其餘三枚全部命中目標。第一枚擊中左舷的船頭,第二枚鑽進位於船身中間的游泳池,第三枚擊中尾部的發動機房,爆炸點附近的乘客即時喪命,包括擠在游泳池的女性醫護人員,而船上其他乘客都聽到響亮的爆炸聲。隨之而來的,是船上乘客的驚惶失措。有些難民紛紛湧向救生艇及爭奪救生衣,在混亂中好些救生設備掉下海去。有些人被湧入的海水溺死,有些是因爲發生恐慌時在樓梯裏或甲板上遭踩死或壓死,也有些乘客跳進冰冷的海水裏凍斃。一月份的波羅的海水溫平均是攝氏4度,但當天是特別嚴寒的一天,氣溫只有攝氏-10至-18度,海面上有浮冰。有報告指出一些兒童及嬰孩在混亂中與家人失散,也有一些兒童因穿上不合身的成人救生衣而導致在水中頭下腳上,最後溺斃。

被魚雷擊中50分鐘後,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終於沉入45米深的海底。這次海難死亡的人數大約9,330人,成爲世界航海史上最嚴重的海難。

艾雲·卡比斯在《The Greatest Marine Disaster in History... and why you probably never heard of it》一書中提到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當時載着超過6,000名乘客。事發15分鐘後,魚雷艇獅子號趕到並儘量把生還者救起。本身載着1,500名難民的郵輪希柏上將號,船長漢尼希斯特接獲瞭望臺報告受魚雷襲擊後,仍然選擇繼續冒險救起海面上的生還者。卡比斯並確實地指出海難中的死亡人數應爲5,348,但他並沒有在書中提出有關資料來源。

申恩的研究中對死難者數目作出不同方法的估算。探索頻道節目《未解的歷史》中採用了電腦軟件maritime EXODUS根據目擊者有關船上載重密度的報告、模擬逃生路線以及沉船後隨時間過去的生還率作出分析,估算出死難人數達9,400人(以原本10,600位乘客計算)。

在二戰中,同盟國和軸心國都有不少搭載平民的船隻被擊沉,當中以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最爲慘烈,成爲歷史上死難者最多的海難。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於2003年4月8日紐約時報的訪問中提到,其中一個令他寫作《蟹行》的原因是他不滿一些德國人的言論,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事件是一樁戰爭罪行。而他覺得並不如此,他認爲這樁事件只是戰爭引致的悲慘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