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狻猊在漢族神話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秦昭王時,秦國一位權高勢大的宰相范雎,是魏國人,這人極有口才,秦昭王對他十分信任范雎本是魏國人,在魏國時曾隨“中大夫”須賈到齊國去過一次,須賈懷疑他同齊國私通,回國後報告了宰相魏齊。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qiú niú)

  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怪獸。龍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狀爲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常見地方: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形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舊時多刻於胡琴頭上。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yá zì)

  睚眥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的第二個兒子,龍頭豺身,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

  文獻記載

  《戰國策·韓策二》:“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可嘿然而止乎?”

  《史記·范雎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也作“壓眥”。

  《升庵外集》:“龍生九子不成龍,七曰睚眥,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龍生九子老二,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等兵器或儀仗上起威懾之用。參見“龍生九子”。

  《漢書·孫寶傳》:“我與 穉季 幸同土壤,素無睚眥。”

  清魏源《聖武記》卷七:“毋挾槍矛,尋睚眥以釀釁。”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十:“他受不了百口嘲謗,也忍不下萬目睚眥。”

  成語故事:睚眥必報

  秦昭王時,秦國一位權高勢大的宰相范雎,是魏國人,這人極有口才,秦昭王對他十分信任范雎本是魏國人,在魏國時曾隨“中大夫”須賈到齊國去過一次,須賈懷疑他同齊國私通,回國後報告了宰相魏齊。魏齊叫人把范雎毒打了一頓,范雎裝死,才得脫險,躲在一個好朋友鄭安平家裏,改名張祿,慢慢養傷。接着,他又通過秦國派到魏國來的一個使臣王稽的關係,偷偷到了秦國。在秦國,又經王稽的推薦,並且仗着他巧言善辯的一張嘴巴,取得了秦昭王的賞識,登上了宰相的高位。

  范雎當了宰相不久,就說動秦昭王發兵攻伐魏國。魏國派須賈前往秦國,請求罷兵。范雎知道須賈來到了秦國,便化裝成一個遊蕩他鄉的窮漢,到客棧去看他。須賈見是范雎,喫了一驚,說:“啊,你原來還活着!”談了幾句話,須賈覺得他可憐,便順手取件綈袍送給了他。(參看“一寒如此”)後來,當須賈知道範雎就是秦相張祿的時候,想起舊事,不禁惶恐萬狀,立即光着上身,跪在范雎面前請罪。范雎將須賈大罵,列數了他的罪狀,又特地舉行了盛大的宴會,當着各國代表和全體賓客的面侮辱了他一場;還說,姑念他贈送綈袍,總算還不忘舊情,饒了他的命。可是,必須告訴魏昭王,迅速把魏齊的頭送來,否則就要發兵殺到魏國的國都去。

  魏齊聽得這個消息,嚇得逃到趙國,趙國也怕得罪秦國,不敢收留;又想逃往楚國,楚國也不歡迎。這位宰相終於被逼自殺。

  他保薦救了他性命的好朋友鄭安平爲秦國的將軍,提拔王稽爲“河東守”;還把部分家產分散給其他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史記·范雎傳》也說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yá zì]之怨必報(睚眥,是瞪眼怒視的意思)。”——縱然只給過一頓飯的小恩,也要報答;縱然只瞪過一眼的小怨,也要報復。這就叫“一飯必償”、“睚眥必報”。

  形容小恩,叫做“一飯之恩”,形容小怨,叫做“睚眥之怨”;(參看“一飯之恩”)形容心地偏狹,氣量狹小,些微嫌隙都不肯相讓,就叫做“睚眥必報”。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cháo fēng)

  嘲風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第三子。是一種瑞獸。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

  從古至今的神祇,一直是龍的第三個兒子。

  在漢族民俗中,龍三子嘲風象徵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辟邪安宅的作用。專門用來化解風水十八煞中的反光煞。

  民間傳說

  在漢族民間,嘲風,不僅象徵着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爲裝飾。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祕氣氛,《淵鑑類函·鱗介·龍》四引(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龍生九子,……嘲風好險,形殿角上。”

  歷史記載

  李東陽《懷麓堂集》中記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yá zì),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suān ní),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贔屓(xi),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bì àn),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負屓 ,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鴟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pú láo)

  蒲牢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爲龍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爲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爲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傳說

  傳說龍生九子老四是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文選》漢班孟堅(固)《東都賦》:“於是發鯨魚,鏗華鍾”。《注》:“(三國)薛淙《西京賦·注》曰: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鍾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爲鯨魚。”後因以蒲牢爲鐘的別名。《全唐詩》六一六皮日休《寺鐘暝》:“重擊蒲牢唅山日,冥冥煙樹睹棲禽。”古時鐘上多作獸頭。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suān ní)

  狻猊在漢族神話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着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中國漢族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文殊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爲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之六:贔屓(bì xì)

  贔屓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着石碑。

  人們在廟院祠堂裏,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贔屓有多種解釋:壯猛有力貌;指作氣用力之貌;凝重貌,強勁貌;大而重貌;蠵龜的別名。舊時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贔屓狀,即取其力大能負重之義;用來代指石碑;負載;引申爲擔負重任。

  他力大無窮、好做善事、樂於助人,不怕困難,奮發向上,是財富、長壽、吉祥的象徵。傳說他是祛邪、避災、祈福、護宅的守護神。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bì àn)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狴犴傳說

  大約在900年前南宋的時候,有個專管牢獄的人叫犴裔。犴裔看管監獄時,對待犯人就象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和善,每天都給犯人講解出獄後怎樣做一個好人,因此很多貪官都妒忌他,一直想找機會把他殺掉。

  傳說當時的皇帝趙構很迷信,光是天天爲他作法的道士就有七八個,其中有一個是皇帝最爲信任叫封咒的道士被貪官收買了。有一次,封咒爲皇帝作法,就在用龜甲占卜時,忽然大驚失色,龜甲掉在地上摔成了兩半。皇帝問他怎麼了,他“撲通”一聲跪倒在皇帝面前,假意言到:“皇上,臣、臣不敢說。”皇上又說:“但說無妨,恕你無罪。”封咒這才肯說:“皇上,臣剛纔占卜時,在龜甲上隱約看到六個字。”“是哪六個字?”皇上問。“犴裔乃是瘟神”“啊!什麼!難道犴裔真是天上的瘟神下凡來散播瘟疫的?”“正是如此。皇上,如果不趕快除掉犴裔,後果不堪設想啊!”封咒道。皇上聽到這話立刻下旨,讓大奸臣秦檜處理這件事。秦檜接到聖旨,高興的不得了。立即擺酒設宴款待封咒,而且還賞了他紋銀百兩、錦緞百匹。

  秦檜領旨後問其他幾個同黨該如何處置犴裔,他的同黨都說:“該把犴裔處死,最好今日正午問斬。”秦檜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立刻讓人把犴裔抓來。

  在犴裔被押赴刑場的途中,街道兩旁的百姓都爲犴裔鳴不平。犴裔被押到刑場時,他對着天喊到:“想我犴裔一生爲國爲民,哪兒作過對不起陛下的事。陛下您斬了我不要緊,但您千萬不要再相信那道士的讒言了,否則大宋江山不保,黎民百姓遭殃呀!”接着,他又對那些奸臣說:“你們這些衣冠禽獸,害死了人都不知悔改,我犴裔就算化成走獸也要找你們報仇血恨。”說完便被斬首了。當時在場的百姓們放聲大哭。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一頭怪獸出現在雲頭。只見他麟頭豸尾西龍翼,足踏祥雲照九州。這頭怪獸用一陣龍捲風把道士和姦臣們都捲上了天,又摔在山頭。山頭立刻裂開一條縫隙,把他們全部封在裏面了。

  這頭怪獸叫狴犴,是犴裔的化身。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徵,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