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父後最大的感觸就是,生命裏有其他人比自己重要了。就像過去看過的近兩千部電影,往往以自己的喜好作爲第一評價標準,喜歡的就好評,不喜歡的就差評,從沒顧忌過也許有些電影跟自己無關,就彷彿一個養生達人,跑到KFC挨個告訴食客這玩意喫了不健康,其實挺可笑的。

《森林奇緣》是典型的經典童話動畫,本身它的使命就是讓孩子看了開心,所以孩子喜不喜歡纔是最重要的。影片結束後,一個前排的小男孩興奮的對媽媽說“這電影太好看了!”,來自孩童毫無保留的稱讚,遠比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影評更有說服力。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今後的影迷生涯可能要把兒子這個因素考慮進去了,總不能讓他跟着我看《死侍》、看《五十度灰》、看《情聖》吧?從孩子的視角評價一部電影,想想也蠻有意思的。

人世間的事挺複雜的,終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得到解答,而童話是可以將這世間的繁複做到最優美簡化的。《森林奇緣》的故事像所有你看到的迪斯尼童話動畫一樣,主角都是帶着人性的閃光點出現的,他們善良幽默,對愛情熱烈又執着,只要相信自己是正義的就可以開掛一樣的打敗惡魔,成爲英雄。我們可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懷疑這樣的故事,但一定曾經相信童話的美好,那是在我們最簡單的年紀。

正義一定可以打敗邪惡嗎,這是在影片一開頭就拋出的問題。對於成年人來說,見過了太多的骯髒與無奈,童話描述的只是願景。而童話真正的意義也就在此。一開始正義巫師中了惡魔法師的圈套,失去了自己的愛人,自己也被吸走精氣變成佝僂老頭。此時大惡魔冷笑着嘲笑正義的力量,可影片用九十分鐘告訴我們,正義只是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童話普世的力量得到放大,正義一定戰勝邪惡的箴言被記住,深深植入到了每個孩子觀衆的心裏。

主角魯斯蘭不是個王子,也不是個騎士,他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平凡,而平凡才是我們的常態。他在最好的年紀爲了生計而演戲,卻夢想終究有一天能真如自己的角色一樣,做一個真真正正的騎士。這種從生活的夾縫裏擠出的尊嚴讓他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救出落難的公主。哪怕他騙公主自己是個騎士,也是他意識到自己的卑微後在自尊面前做的最後掙扎。當我們看到魯斯蘭無所畏懼的上路拯救被惡魔法師綁架的公主時,他在我們眼裏已經是騎士了。

當然,影片中的邪惡法師真正的作用其實是對比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他想要通過綁架奪取的是愛情的力量,換言之,當一個人愛另一個人越深時,力量也就越大,就越能增長邪惡法師的法力。這種設定無疑是將愛情這種抽象元素做了一次很貼合劇情的外化,也更容易讓年幼的觀衆所理解,同時很好的把握住了尺度。另一個則是好友萊斯托,本身人設是一個膽小怕事羅裏吧嗦的丑角,甚至像豬八戒一樣,冒險旅程中總是說着喪氣的話,動不動就要回去,遇到危險第一個先藏起來,可當魯斯蘭身處危險中時,卻能抄起傢伙拼命保護喪失鬥志的魯斯蘭。這不就是友情該有的樣子嗎?

在影片的最後,公主得知魯斯蘭不是騎士時,也並未因他的欺騙而生氣,兩人依然可以動情一吻,結束在最美的一瞬。可我們都知道多少愛情是因爲欺騙而告終,又有多少情侶因爲身世背景的差異選擇放棄彼此。童話裏真都是騙人的嗎?還是因爲童話本身就是我們逃離慘淡生活的休憩地,在這一隅裏,我們賦予了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我願意講給兒子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