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這話的是85後黨員楊文光,他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牛街鄉黑惠江沿岸的愛民村委會杜故皮村民小組長。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文光看到電視裏說,咖啡對光熱和土壤條件有一定的要求,要在熱帶地方種植。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左豔梅)“我一直在想,要讓村民富起來,首先要讓礦山綠起來,沿江熱帶水果種植是給荒山披上綠裝的好辦法。”說這話的是85後黨員楊文光,他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牛街鄉黑惠江沿岸的愛民村委會杜故皮村民小組長。

讓荒山披上“綠衣”帶鄉親們擺脫貧困

品嚐收穫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文光看到電視裏說,咖啡對光熱和土壤條件有一定的要求,要在熱帶地方種植。聯想到杜故皮地處沿江,光熱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地廣人稀,土地流轉較爲方便,楊文光覺得可以一試。作爲黨員,又是杜故皮村民小組組長,他很清楚,長期以來大家對礦產資源的粗放式開採,已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村裏20多戶村民面臨着失業,是時候帶領大家進行產業轉型,尋求一條綠色發展道路。

“老百姓的事就是這樣,你說得天花亂墜,他們一點也不動心,但只要看到你做成功了,他就會主動跟着你。”楊文光決定自己先試。經過前期的考察、試種、選種,2015年,楊文光成立了巍山縣牛街鄉楊光熱帶作物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在江邊種植80畝咖啡。

讓荒山披上“綠衣”帶鄉親們擺脫貧困

咖啡果實

經過楊文光3年的努力,咖啡樹終於結出了紅彤彤的果實。楊文光也得以喝上了第一杯自己親手種出的咖啡。現在,他在咖啡地裏套種的芒果也已經開花,明年就可以有收成。同時,楊文光還因地制宜,在長滿野生滇橄欖樹的20多畝荒坡上嫁接了泡橄欖,今年也會掛果。

讓荒山披上“綠衣”帶鄉親們擺脫貧困

篩選果實

看着以前光禿禿的荒山一點點變綠,還有果園裏忙碌的身影,楊文光感到十分欣慰。現在果園裏用工除了杜故皮村組裏的村民,還有周邊村組的羣衆,一年用工累計200多人次,大大緩解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壓力。

“不管怎樣辛苦,我都要堅持下去,爭取讓礦山越來越綠,讓村民擺脫貧困。”楊文光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