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恩賜,是報復。”

78年前的今天——1940年5月10日,丘吉爾臨危受命接任英國首相。在電影《至暗時刻》中,丘吉爾就任前對妻子自嘲道:“我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爲‘船快沉了’。”

走上高位卻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爲啥?

1940年的英國站在懸崖邊上,納粹德國在西歐攻城略地,英國岌岌可危。同年5月,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爲未有效組織全國進行戰爭被迫下臺,重任就此落在了丘吉爾肩上。

在英國岌岌可危之際,內閣中主張“和談”的聲音不斷冒出。出於對納粹本質的認識,丘吉爾不顧“綏靖派”的反對,堅持積極應戰。他在就職演講中說道,“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丘吉爾說:“請相信,我們會反擊的。”他還比出“V”字手勢大聲說:“一定勝利!”此後,這一手勢流傳開來,大大鼓舞了英國人民的信心。

“V”字成爲丘吉爾的經典手勢

除此以外,臨危受命的丘吉爾,還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幕後策劃者。

丘吉爾擔任首相之初,法國政府內部投降派抬頭,英國遠征軍被德軍包圍在法國西北部一片狹長地帶,一旦遠征軍被德軍殲滅,英國將沒有足夠兵員來保衛本土。爲了挽救遠征軍,丘吉爾在1940年5月26日指示海軍部實施“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

6月4日,“發電機計劃”成功完成,30多萬部隊從法國敦刻爾克撤到英國本土。

電影《敦刻爾克》

英國軍民在丘吉爾領導下,在此後3個多月的大不列顛空戰最關鍵階段中擊敗德國空軍,使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英國最危險的時刻終於過去了。

此後,在丘吉爾的帶領下,英國爲世界範圍內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不過,二戰勝利之後,帶領英國人民走出黑暗的丘吉爾卻被“拋棄”了。

在英國1945年大選中,丘吉爾未能獲勝。

許多人嘲笑他,說他打贏了仗卻被罷免了。丘吉爾不以爲然地回應:“我打仗就是保衛人民有罷免我的權利。”後來,他還曾引用古希臘哲人普魯塔克的名言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強大民族的標誌”。

話雖然這麼說,但丘吉爾不甘心就此罷休,他在議會里繼續從事政治活動,並於1951年重新當選英國首相。

二戰後,丘吉爾還將精力投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寫作中。他引用了大量官方文件、私人通信,洋洋灑灑寫成數百萬字,極具史料價值。1953年12月,此書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書影

1955年4月,丘吉爾退休,女王夫婦也趕來參加他的告別宴會。當離開唐寧街時,丘吉爾吸着雪茄,用他標誌性的“V”字手勢向送行的支持者揮手致意。

在祝福聲和叫喊聲中,一個時代結束了。

綜合:《環球時報》、《新民晚報》、《海南日報》、時光網

編輯:許晨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