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又稱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羅漢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爲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起源於西南亞和北非。相傳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國。蠶豆含8種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營養價值豐富,可食用,也可制醬、醬油、粉絲、粉皮和作蔬菜。還可作飼料、綠肥和蜜源植物種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體無毛,高30~180釐米。莖直立,不分枝,方形,中空,表面有縱條紋。雙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基部兩側具大而陰顯的半箭頭狀托葉,先端尖,邊緣白色膜質,具疏鋸齒,基部下沿呈尖耳狀;小葉2~6個,橢圓形或廣橢圓形乃至矩形,長5~8釐米,闊2.5~4釐米,先端圓形,具細尖,全緣,基部楔形;頂端小葉中央有很不發達的狹線形卷鬚。花1至數朵,腋生於極短的總花梗上;萼鍾狀,無毛,長約1釐米,先端5裂,裂片狹披針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旗瓣白色,有淡紫色脈紋,倒卵形,長約3.5釐米,先端圓而有一短尖頭,基部漸狹;翼瓣邊緣白色,中央有黑或紫色大斑,橢圓形,長約1.8釐米,頂端圓形,基部作耳狀三角形,一側有爪;龍骨瓣白綠色,三角狀半圓形而作掌合狀,長約5毫米,基部耳狀,一側亦有爪;雄蕊10,2體;雌蕊1,子房無毛、無柄,花柱細,頂端背部有一叢白色1C毛。莢果長圓形,稍扁,大而肥厚,長5~10釐米,闊約2釐米。種子矩圓形而扁。花期3~5月。

營養價值:嫩蠶豆可以益氣健脾,利溼消腫。另外,它的營養豐富,每100克蠶豆含9克蛋白質、19克碳水化合物,還富含膳食纖維、鈣、磷、鉀、維生素B、胡蘿蔔素等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嫩蠶豆中的蛋白質,在各種豆類裏僅次於大豆。它還含有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磷脂和豐富的膽鹼,有增強記憶、健腦的作用。此外,蠶豆是低熱量食物,對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都是很優質的綠色食品。 現代人還認爲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時令蔬菜:嫩蠶豆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時令蔬菜,應趁早食用。剝殼後,如果豆子頂端像指甲一樣的月牙形呈淺綠色,說明蠶豆很嫩,可以帶殼喫;如果已經變黑,就說明老了,維生素C的含量會略有下降。蠶豆鮮嫩度不同,喫法也各異。嫩蠶豆可以煮熟,或用少許油煸炒,鮮嫩可口。老蠶豆可以做成豆瓣酥,或和雞蛋等一起煮湯,入口潤滑、細膩。在南方地區,還有用蠶豆和大米煮飯、熬粥的傳統,這樣能增加飯裏的蛋白質含量,減少營養損失。

食用功效:傳統醫學認爲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溼,止血降壓,澀精止帶;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祕有良效。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溼;莢殼收入斂止血。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喫蠶豆呢?

遺傳缺陷者

“蠶豆病”是因爲體內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喫。一旦發生這種病時,應趕快就醫,以防意外。父母或祖父母有過這種病的人,不宜進食蠶豆及其製品,不宜沾染蠶豆花粉。

中焦虛寒者

有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瘡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進食蠶豆。

低齡兒童

9歲以下兒童第一次喫蠶豆時一定要謹慎,兒童喫蠶豆後一旦出現低熱、腹痛、皮膚髮黃、尿色加深等症狀,須立即送正規醫院就醫。

蠶豆過敏者

蠶豆含有致敏物質,過敏體質的人喫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銀屏性溶血等中毒症狀,就是俗稱的“蠶豆病”。這是因爲體內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喫。

溫馨小提示

田螺與蠶豆食物相剋

與田螺同食會導致人體腸胃不適,同食會腸絞痛,所以不能同時喫蠶豆和田螺。

蠶豆不可生喫

因爲蠶豆含蛋白酶抑制劑和血球凝集素,它們都是對人體十分有害的物質,在用水浸泡和進行焯水後可使之失活,故應將蠶豆多次浸泡或焯水後再進行烹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