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本土球員爲球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排在勝利貢獻值前兩名之後:。換句話說,打造冠軍球隊的典型方式就是培養自家球員,並利用交易增加陣容深度。


談及對球隊的貢獻,培養自家球員纔是打造冠軍之師的基礎


隨着休賽期的到來,尼克斯和湖人企圖通過一系列交易打造自己的冠軍陣容。但是一項關於NBA總冠軍的數據分析顯示,想要捧得奧布萊恩杯,培養自家球員纔是關鍵。受運氣欠佳的樂透抽籤結果的影響,尼克斯將與蔡恩-威廉姆斯擦肩而過。但是對於這座已經沉寂了好幾個賽季的豪門來說,休賽期仍有機會大展宏圖。尼克斯可以同時簽下凱文-杜蘭特以及一名自由球員身份的全明星後衛——凱里-歐文或肯巴-沃克。如果他們順利簽下其中兩名球員,他們仍能以今年三號籤和未來選秀權爲籌碼,嘗試交易來安東尼-戴維斯。通過交易組建一支超級球隊,可能並不如簽下一名具有成爲偉大球員潛質的新秀帶來的興奮感強烈。但是擁有杜蘭特,戴維斯,歐文或沃克的豪華陣容將躍居東部前列。

但是這種假設是建立在這座具有高度優越感的城市之上。而且,球員們選擇紐約只是因爲這裏的曝光度。這並沒有太多的先例可以參考。正如Sean Fennessey在最近一次的Ringer Slack討論中提到的那樣:“縱觀一隻總冠軍球隊,隊中最好的兩名球員中至少有一名是球隊自己培養出來的球星。”唯一的例外就是2004年奪冠的活塞。如果尼克斯能依靠簽下自由球員拿到總冠軍,他們將創造歷史。

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過去的冠軍名單來量化它的異常程度。基於這些目的,如果一個球員在球隊度過了他的第一個賽季,他就被認爲是“土生土長的”。更具體地說,這一概念可以以四種方式體現:

·首先,最直接的方式:球員由球隊選秀得到,併爲之效力。這是最普遍的方式,比如勇士選中斯蒂芬-庫裏,馬刺選中蒂姆-鄧肯,湖人選中埃爾文-魔術師-約翰遜等等。

·第二點:球員被其他球隊選中。未爲主隊出戰一場比賽之前被交易。比如獨行俠的德克-諾維茨基,湖人的科比-布萊恩特等等。

·第三點:球員以落選秀的身份被球隊選中。這個例子有很多,比如熱火隊的猶多尼斯-哈斯勒姆。

·第四點:滿足以上任意一點條件,離開主隊後又回來的球員。儘管勒布朗-詹姆斯在邁阿密效力過4年,沒人會質疑2016年騎士奪冠時詹姆斯的土生土長的球員身份。

通過下面的數據統計,讓我們來看一看自1979-80賽季到現在的每一支冠軍球隊(那一年聯盟設立了三分線,同時也是魔術師約翰遜和拉里-伯德的新秀賽季,所以這似乎更加契合成爲“現代NBA”的起點。)以下是每支奪冠球隊最好的兩名球員的完整名單,我們按自家培養球員和非自家培養球員分類,利用的是能夠涵蓋一切的數據——勝利貢獻值。“自家培養球員比例”這一列統計的是每支球隊在常規賽期間,自家培養球員的勝利貢獻值的比例。(勝利貢獻值爲負的球員不計入統計。)

談及對球隊的貢獻,培養自家球員纔是打造冠軍之師的基礎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肖恩的觀點是對的:除了2004年以自由球員身份簽下比盧普斯並換來華萊士的活塞隊。你必須回到35年前,才能找到最後一隻隊內最有價值的兩名球員非本土球員的冠軍球隊。這隻球隊就是1983年奪冠的76人。當時他們從ABA簽下了朱利葉斯-歐文並交易來了摩西-馬龍。

總體來說,自1980年以來,本土球員對於一支總冠軍球隊的勝利貢獻率平均達到了53%。除了勝利貢獻率外,這同樣也適用於得分統計:自1980年以來,總冠軍球隊每場比賽53%的得分,49%的籃板和56%的助攻均來自本土球員。

這種趨勢也適用於在總決賽中折戟的球隊。自1980年以來,在39支總亞軍球隊中,有35支球隊至少有一名本土球員進入了貢獻榜的前兩名。但也有一些例外。一名本土球員爲球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排在勝利貢獻值前兩名之後:

·2013-14賽季奪冠隊伍熱火的德維恩-韋德(勒布朗-詹姆斯和克里斯-波什排在勝利貢獻榜的前兩位)

·1998-99賽季冠軍隊伍尼克斯中的帕特里克-歐文(拉里-約翰遜和馬庫斯-坎比排在勝利貢獻榜前兩位)

·1987-88賽季冠軍隊伍活塞的伊賽亞-托馬斯(阿德里安-丹特利和比爾-蘭比爾排在勝利貢獻榜的前兩位)

·1979-80賽季冠軍隊伍76人的莫里斯-奇克斯(朱利葉斯-歐文和鮑比-瓊斯排在勝利貢獻榜前兩位)

即使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球員更換主隊的頻率越來越頻繁——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制度直到1988年才建立起來——冠軍球隊中的本土和非本土球員基本保持了平衡。儘管新世紀頭10年和2010-19年的獲獎者不像他們的前輩那樣孤立無援,但也仍然是五五開——最重要的是,他們隊中至少有一名本土球星。

談及對球隊的貢獻,培養自家球員纔是打造冠軍之師的基礎


近幾年聯盟的冠軍球隊也不例外。雖然迎來了杜蘭特的加盟,勇士王朝仍以本土球員爲核心。勇士在2009年選中了庫裏,2011年選中了克萊-湯普森,2012年選中了哈里森-巴恩斯和德雷蒙德-格林。事實上,2015年勇士的本土球員比例是自1991-1993年以來最高的。當時邁克爾-喬丹和斯科特-皮蓬帶領一羣本土球員獲得了三連冠。即使2016年那隻看似拼湊起來的騎士隊,也保持了本土球員的核心陣容。選秀得到的凱里-歐文,特里斯坦-湯普森,馬修-德拉維多瓦,以及回到家鄉的勒布朗-詹姆斯。同樣今年也是如此,冠軍將在以本土球員爲核心的勇士和猛龍之間決出。而猛龍隊中的首輪秀帕斯卡爾-西亞卡姆有機會排在球隊勝利貢獻榜前兩名。而這也會延續這一趨勢。

當然,關於奪冠球隊需要本土球員的另一個說法是,球隊需要頂級球星才能奪冠。但奪冠所需的頂級球星通常不會換球隊。帶領球隊獲得總冠軍的球星通常都是順位很高的樂透秀:約翰遜,沃西,奧拉朱旺,羅賓遜,鄧肯以及詹姆斯都是狀元。其他的一些球員也排在選秀的前五名。

那麼說,湖人沒有勒布朗和安東尼-戴維斯就贏不了球了嗎?或者尼克斯沒有兩名狀元歐文和戴維斯以及榜眼杜蘭特的加盟就只能止步不前了嗎?這種想法未免太愚蠢了。這是一條沒有人探索過的道路。之前的超級球隊已經有了一名超級球星。無論是擁有保羅-皮爾斯的波士頓還是擁有庫裏的金州勇士。如果湖人和尼克斯用隊內擁有前途的年輕球員交換戴維斯的話,那麼他們就失去了這樣的基礎。

整體來說,一支冠軍球隊的五名最佳球員中有2.8名是本土球員。再往後排名的5名球員中(在勝利貢獻榜排名6-10位),只有1.7名球員是本土球員,其它大多是轉會或是經過交易加入的。換句話說,打造冠軍球隊的典型方式就是培養自家球員,並利用交易增加陣容深度。而從今年夏天自由球員的大牌程度來看,這一模式很可能被打破。

這種簽約自由球員打造超級球隊的模式會奏效嗎?也許會。NBA是美國體育聯盟中最弱的。而且注意在上面的第一個表格中,相同名字重複出現的頻率。大多數遵循團隊建設原則的球隊並沒有奪冠。所以有理由嘗試這個模式。如果尼克斯和湖人能在一開始都能得到夢寐以求的球星,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在這個模式上取得成功。

喜歡籃球的朋友,想看NBA直播、錄像、球星INS動態、及時的籃球新聞、球星壁紙等,歡迎體驗同名App,點擊下方鏈接~

應用詳情 - 應用寶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