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14日,剛從飛機旋梯上走下來的Alfred走出廁所,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和自豪,趕緊打開行李箱,鄭重地從包裏取出自己那本棕紅色的燙金護照,愛不釋手地摸了又摸。

剛纔在客艙裏剛剛看過的一部電影結尾的一句話讓他激動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Your passport, please?”

海關入關處工作人員的提醒打斷了Alfred的思緒。

“啊,我的護照,我的護照呢?”在手忙腳亂地找了半天之後,Alfred突然意識到,代表自己“強大身份的護照丟在了剛纔的廁所裏。於是不顧周圍人異樣的目光,朝廁所飛奔而去……

其實讓Alfred充分感受到祖國強大的,不只是那部電影和那本失而復得的護照,在底特律以北50公里AuburnHills一座藍黑相間的玻璃大樓裏,一家有着近120年曆史的世界汽車公司,正在探討着如何投入中國公司的懷抱……

據海外媒體報道,有中國汽車企業代表團上週到訪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FCA,菲克汽車)位於密歇根州AuburnHills的北美總部,提出了收購FCA的意向,但因報價低於預期而遭到FCA拒絕。其他幾家中國企業長城汽車、廣汽集團、東風汽車、北汽集團、吉利汽車等也都出現在了傳聞名單中。

截止到816日凌晨,吉利、東風、廣汽相關部門負責人都習慣性地表示“沒有這回事兒、沒有計劃、沒有聽說、不清楚”。

814日消息一出,FCA在紐交所的股價立刻從每股11.6美元大漲8%12.6美元,創出了一年半以來的新高。815日一開盤FCA股價繼續高開。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FCA)是由意大利菲亞特汽車(FiatSPA)與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汽車於20148月合併而成,旗下擁有菲亞特Fiat、藍旗亞Lancia,阿爾法羅密歐AlfaRomeo、阿巴斯ABARTHRAM,法拉利Ferrari、瑪莎拉蒂Masarati,克萊斯勒Chrysler、道奇Dodge、吉普JEEP等汽車品牌以及Comau,Magneti Marelli Teksid等共15個汽車及自動化與零部件品牌。據報道,目前FCA在全球共有162處生產基地和87處研發中心。僅在美國,FCA就有約2600家經銷點,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擁有較爲廣泛的銷售網絡。

FCA 2017年業績表現

根據FCA最新公佈的二季報,2017年上半年,FCA全球各個品牌共銷售汽車236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位列世界汽車巨頭俱樂部的第八位。相對於其他市場不溫不火的表現,中國市場方面的表現相對良好,FCA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從2015年的0.8%增加到了2017年二季度的1.2%,大漲了50%FCA未來全球的業績無疑將很大程度上依仗於中國的良好表現。

收入方面,2017年上半年FCA全球的淨營業收入556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微增2%;調整後息稅前利潤(EBIT34億歐元,同比增加13%,主要得益於瑪莎拉蒂品牌LevanteSUV車型的銷量和利潤持續兩位數增長的良好表現;調整後淨利潤(EBIT17.5億歐元,大漲42%,主要得益於運營表現和財務成本的節約。

在投資界和汽車行業比較關注的淨工業債務(Net Industrialdebt)方面,2017年上半年FCA淨工業債務達到了42億歐元,雖然與去年年底時的46億歐元相比有所下降,但比業界預期的下降到39億歐元仍有不小的差距。FCA將繼續面臨持續的債務壓力。

展望2017年,FCA預計2017年全年的淨營業收入將達到1150-1200億歐元左右,調整的EBIT70億歐元以上,調整的淨利潤在30億歐元以上,淨工業債務減低到25億歐元以下。

《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認爲,FCA2017年下半年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負債,減輕負債帶來的持續經營壓力。

FCA求賣身的內在邏輯

早在20141012日菲亞特集團與美國克萊斯勒汽車正式合併成立FCA生效日期之前的5月,CEO 馬爾喬內便制定了雄心勃勃的“2014-2018年商業計劃”,計劃通過強化FCA旗下產品和品牌的差異化策略,以各品牌技術平臺融合和共享爲基礎,強化成本節約,增強利潤率和投資回報,將FCV打造成世界主流的量產汽車集團。

換句話說,馬爾喬內商業計劃的核心本質就是通過“內在的”平臺共享和規模效益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通過“外在的”品牌車型的差異來實現銷量的提升,進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根據“馬氏商業計劃”,FCA看中的四大指標中淨營業收入要從2014年的960億歐元增長到2018年的1360億歐元,調整的息稅前利潤(Adj.EBIT要從2014年的38億增加到2018年的87-98億歐元,調整的淨利潤(Adj.net profit要從2014年的11億增加到2018年的47-55億歐元, “淨工業債務/現金流(Netindustrial (Debt) cash要從2014年的-77億,增加到2018年正的40-50億歐元。

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調整的EBIIT和調整的淨利潤完成率都很高,都在沿着既定目標前進,只有債務方面進展緩慢,雖然20152014年債務大幅降低了27億歐元,但那主要得益於將FCA旗下的超豪華品牌法拉利剝離並上市的策略。到2016年底時間過去了60%,而削減工業債務的任務完成率不到40%,這爲馬老闆能否關榮退休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即使2017年實現將工業債務削減到-25億歐元,任務完成率仍只有45%左右,如期完成削減工業債務的任務目前看存在極大的風險,在這個關鍵節點爆出FCA與中國車企的緋聞,可謂意味深長。

此外,馬氏一直倡導的“共享平臺,強化成本節約,以規模化實現利潤提升和債務的削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015年馬爾喬內在一個投資者會議上發表的《資本癡迷者的懺悔》更能代表了他的建立全球汽車烏托邦的想法。老馬認爲,汽車製造商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相比較其他行業來說普遍偏低,大家有40-50%的資金用在了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而且各個主機廠出於競爭的考慮而“大範圍重複開發類似的技術和平臺”,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例如,目前包括大衆、豐田、通用、福特、現代、本田、日產、PSA等在內的主流汽車企業幾乎清一色地都開發了三缸和四缸發動機,清一色地都開發了5速和6速的變速箱。這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吞噬了利潤,也沒給客戶帶來應有的價值。

馬爾喬內鄭重建議,行業內的公司應該通過全面重組實現平臺和技術共享,整合供應商體系,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節約成本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投資回報率。

相對於通用-PSA類的技術平臺合作、廣汽-菲克類的合資公司、雷諾-日產-三菱類的交叉持股+平臺合作,65歲的馬爾喬內很推崇大衆集團類(大衆、奧迪、斯柯達等品牌)的全方位合作。雖然過去兩年裏FCA處處積極尋找與通用汽車和大衆汽車的合併重組,但都遭到了冷遇。

雖然全方位合作可能比較好地達到成本最優和規模最大,但每家企業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全方位合併整合的這種“烏托邦式的想法,在現實中往往很難實現。

誰可能與FCA攜手呢?

目前傳言的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和東風汽車集團,到底哪家有可能與FCA牽手呢?

通過對四家中國企業的品牌和細分市場的粗略分析來看,目前吉利汽車旗下的品牌最多,與FCA旗下品牌發生所謂協同效應的可能性最大。而長城汽車發生化學反應的可能性則相對集中在FCA旗下吉普、道奇和RAM三個偏重SUV和皮卡的品牌上。

2017年上半年FCA與四家中國汽車企業的在全球銷量、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利潤的對比上可以看出,四家中國企業無論哪家都和FCA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所謂瘦死駱駝比馬大,即便是FCA四處求“包養”,其體量仍是任何一家中國本土汽車企業都不能匹敵的。因此,除非背後有國家或者超級金融機構作爲背書,否則,靠哪一家中國汽車企業現階段都沒有完全兼併FCA的能力。

在全球汽車產業都在加速向着電動化、互聯網化、智能化、共享化“四化”轉型之時,退一步講,即使某個中國汽車企業背後有強大的支持,臨時堆積起足夠合併FCA的巨大資金實力,合併這樣FCA這樣一家在“四化”方面幾無建樹的傳統巨無霸,又有什麼意義呢?

FCA求偶對中國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啓示

雖然這樣一起汽車海外併購和造車新勢力沒有一點關係。但《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認爲,FCV尋求合作伙伴以實現平臺共享和規模化成本節約的商業邏輯,對正在興起的諸多造車新勢力有着很強的借鑑意義。

此前據媒體報道,面對汽車行業朝着智能化,互聯化和電氣化的方向發展和日趨挑剔的消費者,車企之間要想表現出差異性已經愈發困難,以奇點汽車、車和家、紅星汽車、愛馳億維、威馬汽車等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正在醞釀建立造車新勢力產業聯盟合,以此來共享資源、共同開發技術、共同採購,實現協同效應和規模化成本節約,加速將有競爭力的電動車推向市場

《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認爲,這種“合縱連橫”的趨勢和FCA尋求合作伙伴有十分相似的地方,有其存在的邏輯和合理性。

目前每家造車新勢力都在和時間賽跑,儘快將合格的產品推向市場是大家的共同目標。因此,造車新勢力的聯盟雖然有烏托邦的成分,在面對共同的挑戰時,應該還是可以學習借鑑FCA的做法的,儘可能求同存異,共同面對挑戰。特別是對於沒有很強實力的新興企業,只有抱團取暖,才能熬過冬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