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誰還敢說“你窮是因爲不夠努力”

就拿這篇文章甩 ta 臉上!

—— 何謂“稀缺心態”?

 — on Poverty and Wealth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簡單粗暴的問題:

“窮人,到底是爲什麼窮?”

是因爲他們天生能力差嗎?

還是因爲他們不夠努力嗎?


—— 會這樣想的人,恐怕要被打臉了!來自荷蘭的研究者 Rutger Bregman,在他關於貧窮的 TED 演講《貧窮不是缺少品格,貧窮就是缺錢》中,說了這樣一句 “廢話”:

—— 呃,EXO ME?尼瑪還真的是講了句廢話啊!


但是!!問題恰恰就在這裏,因爲比 “廢話” 更可怕的,是這背後所謂常理的認知。很多人會把貧窮和智商低、惰性高等窮人的屬性劃上等號,從而得出結論:

窮人之所以沒錢,是因爲他們能力不夠、也不勤奮。但事實上,這個因果邏輯卻是反過來的。

- 01 -

不是低智商的人容易窮

是貧窮會降低人的智商

幾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在印度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分別在豐收前和豐收後對種植甘蔗的農民進行智商測試。


研究發現:農民們在豐收前智商較低,甚至降低了 14 個點。而他們發現農民們 60% 的年收入來自於豐收之後,意味着他們在豐收前比較貧窮,而豐收後相對富裕。

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哈佛大學教授塞德希爾·穆來納森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了這個現象背後的心理學癥結所在 ——「稀缺心態」

貧窮是因爲金錢的稀缺,忙碌是因爲時間的稀缺,孤獨是因爲社交的稀缺,節食失敗是因爲飽腹感的稀缺。


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會導致我們全部盯着眼下的某物或某事,進而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爲方式,使我們墜入 “稀缺陷阱”,疲於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稀缺。 


這裏有幾個常見到可怕的場景,都是 “稀缺效應” 在作祟:

商場、淘寶有促銷活動,頭腦一熱就買了,結果回去從來沒用過。

—— 用稀缺心態來解釋就是:不是因爲我們天生愚蠢纔買了這個從來不用、對我們沒有實際價值的東西,而是我們因爲缺錢纔會對 “促銷” 二字過份注意、以至於在那個時間的智商瞬間降低於平常。後來的你,會意識到自己當時買錯東西從而感到後悔,這很正常,因爲脫離那個注意點的你,智力已經恢復了平常較高的水平。

—— 這一點本來就很燒腦~ 別怕,看完了這個解釋,你再試試下面幾個例子,自己能用稀缺心態理論來理解不?

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突然網上看到日賺三千,立馬買車票去應聘,結果陷入傳銷組織。

大齡未婚女青年,擔心嫁不出去,遇到一個追求者就馬上答應了,結果不到三個月就由於性格不合離婚了。

時間不夠用的人,常常熬夜或學習,導致第二天精神狀態不佳,犯錯幾率增加,反而影響效率。

內心孤獨的人,渴望認識新的朋友,卻因此變得敏感,常常察言觀色,反而影響正常交往……

這些人的慘痛經歷其實都是由 “稀缺心態” 導致的。覺得自己窮,就會被促銷信息所吸引,買回沒用的東西;覺得自己沒工作,急於賺錢養家,便被假廣告迷惑;覺得自己年紀大,急於嫁出去,就會陷入失敗婚姻……


可見,稀缺心態會帶來兩種後果:

① 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管窺效應(Tunnelig Effect):

只關注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

穆來納森教授表示:“人們的視野會因稀缺心態變得狹窄,形成管窺之見,即只能通過這根 ‘管子’ 的孔洞看清少量物體,而無視管外的一切。”

管窺效應會導致很多窮人不重視教育,讓自己的孩子早早輟學打工;工作忙的人容易忽視自己的健康,連續通宵而不去健身。這種心態會讓人們忽略長久的利益或機會,而專注於短期效益。

因此,管窺效應會讓窮人或忙人忽略長期投資(教育、健康和理財)的重要性,從而無法提高收入效率或改善時間管理,因此就會一直窮下去或忙下去。正所謂窮人容易欠賬、忙人容易拖延。

② 帶寬降低,智商下降

心智帶寬(Mental Bandwidth):

帶寬不足,則認知和控制能力下降

所謂帶寬是指:我們在同一時間、能同時處理多件事情的容量。如果把人腦比喻成電腦。稀缺心態就好比一個有 bug 的程序,在腦子裏不斷運轉並消耗着我們的腦容量、削弱我們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


其中,認知能力是我們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和邏輯推理的能力,表現爲智商的高低;而執行控制力指的是堅持計劃、集中注意力、抑制衝動的能力,表現爲自我管理的強弱。

長期處於稀缺狀態的窮人,會被稀缺心態消耗大量帶寬,其認知能力會因爲過於關注眼前問題而大大降低,沒有多餘帶寬來考慮長遠重要事宜。

此外,這些窮人用來進行自我控制的心智資源也會變少,從而容易變得非常衝動。

因此,貧窮和忙碌會降低我們的心智帶寬,讓我們變得更笨更衝動。

- 02 -

從「稀缺」到「富足」

你可以走的路,不止一條

爲了規避稀缺陷阱,我們需要更多的餘閒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而不至於因爲管窺心態重新掉入陷阱之中。同時從長遠來看,我們也可以嘗試提高帶寬、制定長期計劃並堅定執行,來應對認知和執行控制力的降低。接下來我們具體來說說做法。


① 金錢和時間:

點滴控管,留有餘閒

對於金錢來說,無論月收入多少,都要拿出一部分來作爲儲蓄,在關鍵時刻保證不會陷入稀缺狀態,而且這樣做也能養成自我叮嚀和理性消費的習慣,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金錢透支(和每個月 9 號看到就哭的花唄賬單)

對於時間也一樣,每週、每月留一些空白的時間,不要把每天排得太滿,除了想辦法提升工作效率外,還要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

保持覺知,隨時覺察稀缺心態導致的惡性循環,防止自己陷入陷阱中。此外,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做的事情上,站在自己整個人生的歷史格局中去審視這個階段。

② 增容和節約:提升帶寬

提高帶寬可以通過增大容量或者節約帶寬兩種方式。

增大容量:通過個人努力獲得更多財富,再利用財富換取時間、健康等資源,從而提高整體帶寬。

節約帶寬:利用自動化解決生活中重複性高、可預測的時間,如備忘錄自動提醒、信用卡自動還款等。


(可以看到:這一點和前一個方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我們平時理性控管金錢,也就不會擔心到了信用卡的自動還款日、用來還款的錢還是否足夠,因爲你已經提前叮囑自己要 “留有餘閒”。否則,如果這時候如果突然收到一條短信 “經評估,您的信用良好,現在借貸,全網最低利率,一秒還清花唄和信用卡”,估計智商又要一秒降低、跌落陷阱了)。

此外,我們可以減少生活中要做決定的瑣事,也能幫助我們把帶寬留給更加有價值的事情。


這也就是爲什麼扎克伯格和喬布斯只會穿那幾套一樣顏色貨款式的衣服。因爲減少這些瑣事的選擇,可以減少帶寬的負擔。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就是:“人們越缺什麼,就越喜歡炫耀什麼”,這是一種對內心稀缺的自我麻痹。

“等等,不對啊,網上有那麼多富二代在炫富,動不動就豪宅豪車的。他們明明不缺錢,何談稀缺二字?”

—— 的確,這些人擁有金錢的絕對值不少,但是在心理層面上他們跟窮人並沒有區別,對錢還處在稀缺心態。

所以說,當我們懂得用稀缺心態來看分析金錢的時候,就是我們把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拿捏地最準的時候。

還有那些經常喜歡在朋友圈秀恩愛的人,也不是沒有得到愛,而是他們心理的狀態還停留在一個缺愛的階段。


- 03 -

一次大膽的“脫貧實踐”

讓我們回到 Rutger Bregman 的 TED 演講。他曾經提出過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做法,那就是:


“爲了真正幫助窮人脫貧脫困,我們直接給他們錢就好了”。不過,看了上文的你,一定明白這種嘗試其實一點都不離譜。


這項計劃也曾由哲學家 Thomas More 在其著作《烏托邦》中提及過,並得到了人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和經濟學家 Milton Friedman 的支持。說白了,這個計劃就是:


無條件地保障窮人的基本開支!而這種保障,就是直接給他們錢、讓他們用金錢來滿足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這項計劃曾應用於加拿大的 Dophin 鎮。幾年過後,跟蹤研究發現,實施了保障基本開支的計劃後,Dophin 鎮的人不僅變得更加富有,還變得更加聰明和健康,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有了大幅進步,就醫率下降了 8.5%,家庭暴力事件也減少了,精神問題也減少了。


因此,Rutger Bregman 先生建議政府和個人不要理所當然地送給窮人物資或提供工作培訓機會,而是應該直接把錢給到那些窮人,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到窮人。


的確,我們不在加拿大,但我們也不一定和 Dophin 小鎮上的居民一樣,在政府劃定的 “貧困線” 以下。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我們發現: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我們銀行卡上餘額還剩多少,而是我們已經跌進了稀缺心態的陷阱裏,深深不可自拔還不自知。


很多人 “窮” 並不是因爲不努力,而忙忙碌碌也並不是因爲沒能力。只是因爲他們所處的環境就像一個隱形的枷鎖鎖住了他們,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都難以擺脫枷鎖。而這個隱形的枷鎖,指的就正是稀缺心態。


所以,阻礙你成爲富人的唯一敵人就是窮人思維,只有不按窮人的正常思維出牌,纔有可能徹底擺脫它。

越在乎錢,越要輕視它、克服它,讓錢爲你所用,而不是被錢所左右。


最後,送上 Rutger Bregman 的 TED 演講視頻,>>點擊這裏即可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