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看看大家怎麼說。

1、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政,但是掌握着實權這事其實很好理解。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馬雲天天東北西跑,一年也不會有幾天在阿里巴巴總部待上幾天,可阿里同樣賺錢,馬雲之所能離開,是因爲他下面有副總裁,有經理,有主管,有人事部門,有考覈制度。而明朝一樣,史料上稱,明朝是封建社會制度最完善的,以至於清朝直接照搬,而康乾更是對朱元璋佩服得五體投地,發出了“治隆唐宋”的感慨。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朱元璋監督機構(督察院)與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的建立,使得君主高度集權,而宰相職位的廢除,奏章成爲了皇帝的唯一專權。外有監察機構與錦衣衛監視百官,內有奏章專權披紅,行駛政務聯繫。。這樣的制度下,百官不敢亂,也亂不起來,而廢除宰相,奏章直接變成皇帝的專權之後,更是無礙,而“萬曆的三大徵”便是明神宗幕後操作的。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說起萬曆皇帝爲什麼不上朝,主要的原因就是躲避大臣們的口水。萬曆10歲登基,在位時間長達48年。萬曆剛登基的時候,由李太后,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萬曆在位前十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萬曆中興”。

因爲繼位時間過早,萬曆早年一直在太后與大臣的操控之下執政,幸福指數特別低,但是萬曆不氣餒,同樣學習,隨着知識的增多,開始變得寡言少語,甚至看起來可欺。鄭貴妃還老是嘲笑他“像老太太”

因爲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建立了言官制度,目的就在於鼓勵大臣直言進諫,以便及時糾正皇帝的錯誤,保障國家的大政方針正確,從而確保朱家江山萬世永固。朱元璋的《祖訓》對後世有絕對的權威,後世的臣子們可以拿着《祖訓》去敲打皇帝而不用擔心受到處罰,言官們以此爲恃,有恃無恐。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隨着制度實行的時間越來越長,就開始變味了,言官制度,變成了換取名氣的途徑,面對“軟弱可欺”的明神宗,每天的上朝變成了口水戰。

我們都知道解決問題開會討論,並不是人越多越好,只要關鍵人物到場就好,因此萬曆皇帝爲了避免口水,開始了無爲而治。遇到大事情需要討論時,只需將相關一小部分人叫來議事即可。而“萬曆三大徵”(平定寧夏蒙古哱拜之亂、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以及抗倭援朝戰爭)便是這樣完成的。而日常事務,走奏章即可。

不過隨着萬曆的皇帝的年紀越來越大,也開始荒於政事,又無像張居正這樣的人可以督導,明朝開始走向衰落。歷史記載中,把萬曆年作爲明朝開始走向滅亡的起點。

2、

萬曆皇帝不上朝,並不代表他不幹活

跟其他皇帝不上朝的原因不一樣,有的是起不來(深陷後宮花叢),有的是懶得去(哥還得修仙呢),有的是去不得(無實權的傀儡)

萬曆比較特殊,他是爲了表示自己的抗議——鬧了彆扭,不想見你們!

所以,多年不上朝的萬曆,起因是私事被幹預,而自己竟然無可奈何。所以一氣之下就不上朝了,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我喜歡哪個兒子還輪得着你管?“是的,不僅要管,還要一管到底!”

萬曆徹底憤怒了,氣的吹鬍子瞪眼,甚至大有口吐白沫抽過去的跡象,可是下面這幫大臣非但沒有表示出關心,還一副萬曆欠了他們三百萬的樣子

“算你們狠!你們、你們...你們給我等着!”萬曆悻悻的離去了。究竟發生了什麼,讓萬曆和大臣們從良好的同事領導關係變得水火不容?

答案就是——國本事件

這是伴隨了萬曆一朝大半歲月的事件,圍繞這個事件還發生了明宮三大案之中的兩個,可以說是足夠精彩了

簡而言之,就是萬曆選繼承人的事情,作爲皇長子的朱常洛,萬曆不喜歡,而鄭貴妃生下的福王朱常洵,則是萬曆非常喜歡且想立爲大明下一任CEO的

問題來了,大臣們堅持己見,必須要立皇長子,萬曆不同意,非要立福王。畢竟人家是皇帝,人家喜歡誰,想選誰,論得着你們這些外人摻和嗎???

答案是——不僅能管,而且一管到底(明朝內閣,有駁回的權力,即認爲皇帝的詔令不對,是可以拒絕執行的)

就這樣,萬曆皇帝不幹了,他決定和這幫阻撓他家事的人決裂——老子不上朝了,你們愛咋咋地!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消極怠工、哦不,偷摸幹活的朱翊鈞

多虧了朱棣,搞了這麼一套內閣制度,才能讓萬曆得以如此“輕鬆”的完成國家大事的決策,每當萬曆躲在被窩裏睡覺不去上朝的時候,是不是該感謝一下朱棣同志

內閣由首輔、次輔組成,是大明最高決策執行官員,他們來對國家大事進行票擬決議,也就是給朱翊鈞提供解決方案,屬於智囊團和幕後工作者

當內閣加班加點的把國家大事都理順出解決方案後,由司禮監太監呈給萬曆,並讀給他聽。聽完後覺得正確的,拍板執行,然後太監負責蓋章。如果覺得有問題,他再琢磨一下,或是自己來修改,或者讓太監代筆

完事後,就是電視劇中常見的場景,一個太監拿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某某咋地咋地云云的”

如此看來,萬曆並非是不幹活,只不過他省略了上班中的打卡環節和討論環節而已。所以,不上朝的萬曆只是換了個地方(如被窩)工作

經常加班到深夜的萬曆,並不爲人們所知曉,大家眼中的萬曆,就是個消極怠工的主兒,就是個賭氣撒潑的人兒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換個方式幹活的萬曆,真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不得不說,萬曆三大徵的確都是朱翊鈞本人嘔心瀝血的勞動成果,也的確印證了他並非消極怠工,只是萬曆一朝,也絕非如此平靜安定

明朝之亡、亡於萬曆的說法,是史學界比較公認的,那麼萬曆一朝究竟經歷了什麼?而朱翊鈞同志,怎麼就成了大明公司走向下坡路的罪魁禍首了呢?

由於立儲事件讓萬曆和大臣徹底決裂,所以君臣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不再是坦誠相待的好夥伴,而是成了完全的對立面

萬曆後期,諸多政府工作部門幾近癱瘓(退休了沒人管,離職了沒人接),很多官員分飾多角,而原因就是萬曆。面對油鹽不進,堅持不立朱常洛爲太子的大齡憤青朱翊鈞,大臣們琢磨怎麼應對

先是罷工抗議——您要是不把這事兒給我們解決了,我們就不幹了!結果很簡單,萬曆根本不回應,呈上去的奏摺猶如石沉大海

“算你狠!爺不幹了!!!”大臣提交了辭呈,結果還是一樣,毫無音信,既不表達挽留,也不表示同意,就這麼和你耗着

受不了的大臣開始擅自離崗,這在古代可是大罪,可到了萬曆這兒,沒事,走吧走吧,都走了,我就可以立我喜歡的兒子了!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話又說回來了,萬曆皇帝朱翊鈞,咋就這麼固執呢?

原因很簡單——他從來都不想妥協,他從來都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一如他的師傅張居正。萬曆至死都沒有明確表示誰會是大明之主,作爲明朝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萬曆幾乎耗費了自己整個下半生與文官集團作鬥爭,而原因竟只是關於繼承人該選誰的問題

有個性!有脾氣!

明朝皇帝大多都很有特點,有的喜歡修仙、有的喜歡幹木匠、有的喜歡嗑藥,而在他們當政時,也的確出現了權傾天下的文官或是太監

只不過,他們的權力並非是被剝奪或架空,只是他們不想握在手裏、或者是懶得握在手裏而已

這一切應該感謝一個人和另外兩個制度

首先感謝朱棣同志和他創立的內閣制度

其次,感謝有着現代電影優質素材之稱的錦衣衛和東廠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爲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3、

萬曆皇帝不和大臣們見面的理政方式,爲什麼能夠牢牢地把控朝廷,而不被羣臣架空而失位呢?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萬曆皇帝畫像)

第一,萬曆皇帝有很高的威望。

萬曆皇帝在前十年的時間裏,依靠張居正,勵精圖治。革除積弊,不但整頓了吏治,而且通過“一條鞭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其作爲,與正德、嘉靖兩朝形成鮮明的對比,他作爲一個賢明君王的形象,深入人心,讓他具有崇高的威望。

除此以外,他還通過兩次運動,把朝廷中的政治寡頭消滅殆盡。第一輪他消滅了高拱和高儀。高拱、高儀及張居正是他爹明穆宗給他選的三個輔政大臣。他上臺以後,利用外臣張居正以及內臣馮保(掌印太監),扳倒高拱、高儀兩人。接着,他依靠張居正和馮保實現了經濟復甦和政治清明。但張居正去世後,也就是在他當皇帝第十年的時候,他不但清算了張居正,對他實行抄家。同時還對馮保實行抄家,貶謫馮保。這樣,他在這一年裏,第二輪消滅了另外兩個政治寡頭。

通過這兩輪的消滅,萬曆皇帝的威望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無人再敢與他爭鋒。

第二,萬曆皇帝有多種制衡羣臣的手段。

這個手段,其實是從朱元璋開始就設置好的一種政治模式。這種政治模式確保了明朝後期,雖然皇帝多不成器,明朝江山依然屹立不倒。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張居正劇照)

這種政治模式,就是朝廷內外,沒有一個人做大。一是因爲後宮都選自民間,外戚沒有根基,無法專權。二是取消宰相職位,只設置內閣。而“內閣”一詞,顧名思義,就是在皇帝家裏,幫皇帝傳話跑腿的意思。內閣根本就無法變成權臣。三是立鐵牌不許宦官干政。朱元璋是立了鐵牌子,不許宦官干政的。不過後來,王振把這塊牌子給取了。但雖然取了,宦官依然受極大制約,無法走上外廷。走不到外廷,就無法干政。四是明朝設置“廠位制度”。可以說,這是朱元璋跟着武則天學的。設置了“廠位制度”,對百官進行着有效的監督。這樣,皇帝不管呆在那裏,對百官的情況都瞭如指掌,因此,即便不上朝,也無所謂。

(當然了,朱元璋這種政治模式,也有一個很大的壞處,就是朝廷朋黨之爭非常嚴厲。可以說,最終明朝打不贏農民起義軍,打不贏清軍,與明朝大臣們互相扯皮不團結,有很大的關係。)

第三,萬曆皇帝一直沒有立太子。

萬曆皇帝不上朝,與和爺爺一樣,都是因爲立太子的問題,和羣臣發生了很大的矛盾。但不管怎麼說,因爲沒有立太子,這就讓羣臣們即便不滿意皇帝,想要造反,也找不到主心骨。

這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來看。

一是唐玄宗也是早年勵精圖治,晚年荒淫亂政,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爲什麼丟了皇位,因爲大家擁立太子李亨爲帝。當大家有李亨這個皇帝以後,就不在乎唐玄宗了。二是康熙皇帝兩廢太子後,爲什麼直到去世,都沒有再立太子?就是因爲他一旦立了太子,就有大臣和太子勾結,謀取他的皇位。所以,康熙雖然晚年怠政,但依然牢牢控制着朝廷。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如何做到掌握着絕對實權的?

(馮保劇照)

第四,萬曆皇帝不上朝,反而減少了和大臣們討論的麻煩。

明朝的朝廷,大臣皇帝常常因爲對事情有不同看法,爭執不休。但是,當萬曆皇帝不上朝以後,大臣們就沒辦法和他討論了,他只需要直接發佈命令就可以了。同意,還是不同意,直接命令。大臣們對他的話有意見,但是見不到他本人,也沒辦法爭執,只好執行。久而久之,大臣們就形成了聽從他意見的慣性。

第五,萬曆皇帝牢牢把控着軍隊。

這是萬曆皇帝的根本。萬曆雖然不上朝,但是他還利用軍隊完成了“萬曆三大徵”,可見其對軍隊的控制能力。正因爲他牢牢把控着軍隊,因此,那些大臣們想要做大,完全是不可能的。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