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孔融讓梨”讓哭了:和孩子講大道理是最無效的溝通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沂水

1

無效溝通的典型表徵:

父母強加大道理

父母愛講大道理是很普遍的教育現象,卻也是造成與孩子無效溝通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新播出的《少年說》中,一位爸爸跟女兒講“孔融讓梨”的道理,把女兒講到崩潰大哭。

“孔融讓梨”讓哭了:和孩子講大道理是最無效的溝通

女孩哭訴,自己有個小6歲的妹妹,妹妹總喜歡招惹自己。自己教育妹妹時,妹妹卻去跟爸爸告狀,爸爸總是不顧真相如何,先把女孩教訓一通。

女孩深感委屈,泫然欲泣。

現場的爸爸卻說:你上學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她大6歲,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

小姑娘抽泣得更厲害了:但是每次都是妹妹做錯了,爲什麼每次都要讓我道歉?

爸爸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

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爸爸跟女兒聊着同樣的事,卻壓根不在同一個頻道,以致說出了更傷人的話。

女孩又繼續反駁:

那我讓着讓着,她每次就會以爲這是一種習慣,所以不管她怎麼欺負我,她都認爲你不會說她。

對話三個回合,爸爸還是堅持孔融讓梨的觀點:

還是剛纔那句話,爸爸再重複一遍,畢竟她小。

父女對話過程中,女兒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父親卻無視其感受,一再用“孔融讓梨”的大道理堵死。致使整個溝通基本無效,甚至還可能惡化父女和姐妹關係。

2

講大道理不是溝通的有效手段

大多數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聽過父母講大道理。什麼“孔融讓梨”,什麼“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父母的宗旨之一就是,今天沒講給你的大道理,明天要加倍奉還。躲得了初一,你還逃得過十五嗎?

很多父母認爲,講大道理是在塑造孩子,是在對孩子施以教化。但其實,講大道理只有單方面生硬的教,而沒有雙方流動柔軟的化。

因爲“大道理”本身就並不一定有“道理”。

誠如《少年說》主持人陳銘所說,孔融讓梨是因爲當時孔融手中已經有梨了,他是自願讓出去的。但是哭訴的小姑娘有爸爸的信任和偏愛嗎?沒有。梨是物質,物質能讓,精神能讓嗎?這也未必。

甚至,我們常見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你能跟《南轅北轍》中的主人公說這句話嗎?

所以,大道理只是經驗總結或者是期待呈現,它並不適用於每個情境,也並不適用於每個個體。

“孔融讓梨”讓哭了:和孩子講大道理是最無效的溝通

愛講大道理其實是父母認知層次低的表現。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對事物有着廣泛的認知,知道同一個事件,從不同的視角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所謂大道理,說起來並沒什麼底氣。

有效的教育,不需要大道理,而需要具體問題的解決方式。

既然大道理本身就沒道理,那麼父母將大道理作爲常見的溝通手段顯然未必奏效。

3

共情纔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沒有絕對正確的道理,但有絕對準確的感受。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說道:

“當我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對方即使接受批評,做出讓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可見,在溝通時,重視對方的感受是非常必要的。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就是共情。

《少年說》中的爸爸,如果能對女兒產生共情,女兒纔會感受到信任和愛,他們的交流頻道纔會有交集,有效溝通才有望開展。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中,胡可對小魚兒的共情教育堪稱典範。有一次胡可帶小魚兒去沙灘旁取海水,小魚兒很害怕,不願意靠近。

“孔融讓梨”讓哭了:和孩子講大道理是最無效的溝通

此時的胡可,沒有跟孩子講什麼男兒當自強的大道理,而是和他產生共情:媽媽知道你害怕站到海水裏,但是我知道你願意去嘗試,你很勇敢,媽媽會陪你。

胡可說出了小魚兒的感受,並表示理解,這就是共情。

共情使得母子倆在溝通時建立了連接,在此基礎上溝通,那麼一切都更順遂了。

共情能把雙方拉回同一個頻道上進行對話,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感受,子女接收到父母的信任與關懷。共情促進了彼此的情感表達,也促進了關係的深化。

4

如何實現共情爲基礎的有效溝通

查理.芒格近期在加州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上說:

“如果問我年輕的時候,該知道哪些道理能夠過的更好,我只想說,內心的感受,比外面的大道理重要,等我想明白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孔融讓梨”讓哭了:和孩子講大道理是最無效的溝通

對孩子的人生來說,所謂大道理都是別人總結的,按照大道理過一生,是在過別人的人生。

對於當下的溝通來說,大道理是拿普遍的經驗和冷靜的僞邏輯來否認孩子當下的感受,堵塞表達的出口,關閉連接的通道。父母認真講道理,孩子可能更生氣。

切莫借教化之名,行傷害之實。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面對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承認感受是孩子在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學會共情是父母在瞭解孩子和建立對話。

《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與嗯哼的溝通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的。

“孔融讓梨”讓哭了:和孩子講大道理是最無效的溝通

“孔融讓梨”讓哭了:和孩子講大道理是最無效的溝通

嗯哼不小心被玩具零件扎到腳,疼得大哭。隨後,霍思燕做了以下幾點:

1.傾聽感受

首先要用心傾聽孩子的感受,瞭解孩子此時的狀態。一定是先聽再說,用心聽比用力講重要多了。切記切記,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大道理,磨碎了吞回肚子裏。

事發後,嗯哼一直在大叫“疼”。霍思燕用心聽着,和嗯哼平坐,給了他一個擁抱。

2.承認感受

這是共情最重要的一步:認同孩子的感受,並用自己的話把它表述出來,讓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情緒的。

嗯哼哭着喊疼,霍思燕認同了他的感受:“太尖了,踩上肯定會疼的”。

3.不做評價

對於孩子的感受,不要進行對錯評價和批判。情緒和感受是沒有對錯的。很多父母常說“這有什麼好哭的”、“你怎麼這麼不堅強”。

霍思燕從頭到尾沒有對嗯哼的感受做評價,實現了很好的共情。共情之後,嗯哼的狀態比較安靜了,她才告訴嗯哼面對危險物品具體的處置辦法。

共情是有效溝通的基礎,大道理是有效溝通的歧途。每一次父母講的大道理,都不如對孩子的設身處地;每一句你聽到的金科名言,都未必適用你這個獨特的個體。

我愛你,便不跟你講大道理,共情的聯結,纔是我跟你好好溝通的底氣。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爲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爲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