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烏蒙山區的古藺縣龍山鎮向田村是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重點精準扶貧村。近幾年,村裏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教育環境、產業發展、人文風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這些變化源於2015年以來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對向田村的結對幫扶、定點扶貧、修路助學、產業扶持,公司從一點一滴做起,幫助向田村築就了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85後“第一書記”爲農民致富創新探索

楊桄,這個85後的年輕人是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團委書記,也是古藺縣龍山鎮向田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雖然任職的時間不長,但這個年僅29歲的第一書記廣調研、勤思考、深耕耘,着重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思路轉變,將產業發展與烏蒙山區自然條件、貧困羣衆切身需求相結合,探索出了多條產業扶持脫貧致富的好路徑。

如今,向田村三帶工程——“粑粑田”農場示範項目在帶動貧困戶增收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其中“稻田養魚”更讓楊桄引以爲傲。每當說到這個綠色支柱產業,他總是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向田村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全村有稻田面積1200多畝,其中有800畝是囤水田,我們也是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確立發展了“稻田養魚”項目,採取了黨支部、公司加基地加農戶這樣一種生產經營方式,也是充分發揮了“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魚雙贏”這樣一種優勢資源,來實現稻田的增收,農戶的增收。”

在稻田養魚項目的實施和管理方面,農戶們減少使用化肥、農藥,既降低了種養殖成本,又杜絕了田間化肥、農藥殘留污染,產出了生態環保的高山水稻、稻花魚,經過加工最後以每斤6元的價格在各大新零售平臺、電商平臺以及瀘州市內幾家大型餐飲企業進行銷售,快速、穩定、良好的解決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兩萬多斤大米在一個月之內供不應求,贏得了口碑和銷量雙豐收。

楊桄說:“稻穀出產以後我們也是特別將稻穀送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檢測,所檢各項重金屬、和農藥指標遠遠低於國家標準,所以說向田村產出的稻穀完全是原生態的健康的產品。”

俗話說“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爲幫助向田村實現精準脫貧,瀘州老窖公司還在挖“窮根”上下工夫,積極開展教育扶貧,不斷增強“造血”功能,不斷增強扶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內生動力。

向田村“2018年“脫貧摘帽”指日可待

目前,向田村“一低五有”和貧困戶“一超六有”基本達標,2018年“脫貧摘帽”指日可待。爲此,村民們都喜不自禁,對瀘州老窖公司也掩不住內心的感激之情。

向田村這還只是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精準扶貧結對幫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公司始終堅持“天地同釀、人間共生”的企業哲學,強化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相繼在烏蒙山區、四川省藏區彝區兩個國家級深度貧困地區,主動認領幫扶3個貧困縣、11個貧困村,在幫扶工作中充分利用國有企業的資金優勢、市場資源、管理水平和品牌號召力,以敢“下深水”、敢“打硬仗”的責任擔當,使貧困村村容大變樣、村民素質大提升、致富項目大發展,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江域會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將加大投入,扶教育、扶志氣、扶產業、找門路,促進貧困戶主動作爲,早日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記者 熊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