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羶味≠沒有羊味,很多人把這兩個概念混爲一談了。一般科研論文裏認爲的羶味,是指羊肉裏那些讓人不愉悅的味道,最後主要定位在幾類物質上: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C10癸酸、硬脂酸以及羰基化合物。而除此之外,羊肉的風味物質還有上百種,有些是可以帶來羊肉鮮美味道的氨基酸、酚類、酮類等物質,按《鹽池灘羊肌肉和脂肪組織中揮發性風味成分的研究》裏的實證結果,灘羊風味物質檢測出來有201種,其中很多羊肉的風味物質是更加豐富的,只不過產生羶味的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沒有檢測到,C10癸酸及羰基化合物偏低。

所以這樣的羊肉纔會有羊味而沒有羶味。對於很多人說沒羶味的羊有什麼好喫的呢?有兩種可能,一是對羶味真的接受無能。二是,他們沒有喫過真正有羶味的羊,或許可以廣州菜市場買塊這裏的山羊肉回去清水煮,就知道了,不然按粵菜那麼喜歡喫原汁原味的東西,很難解釋爲什麼古法羊腩煲裏要下那麼多重料,包括腐乳、各種滷料等等……

新疆青海內蒙很多牧草豐盛的地方,羊肉也很好喫,可見同是否乾旱鹽鹼關係並不是特別大。但南方的羊,確實羶,但據觀察,南方大多是山羊,不養綿羊。西北的山羊口感上也是較綿羊羶一些。一般來說,這個問題,一是品種,二是水土,水土可能就涉及是否喫鹽鹼和牧草種類。

但現在就是在寧夏,因爲環境保護封山育草,幾乎也找不到四處蹓達放養的灘羊了,羊基本上也是在院子裏放養,比豬和雞強點。所喫牧草也是人工打來加工的。

所以,近兩年在寧夏買的羊肉煮起來和喫起來,都覺得不如意。以前好的寧夏羊肉,不僅僅鹽池,從吳忠澇河橋出來的羊都很不錯。

可以清水下鍋,鍋開撇沫子,沫子能撇得很乾淨後,仍是湯清肉白,不用換水直接燉煮,到肉熟湯仍是清的。近兩年買的羊,包括鹽池羊肉,基本上沫子撇不乾淨,不換水原湯裏就總有絮絮,感覺湯不夠清不夠美,同豬肉湯一樣,發渾。

好的羊肉煮湯,自帶一種清亮。

所以說,寧夏的羊現在肉的味道喫着還湊合,但要從烹製過程觀察,已經是今不如昔。另外,以前煮寧夏羊肉,頂多扔幾片姜噴點酒了事,基本不放花椒,花椒辛香之氣會破羊肉之鮮。當然,要是羊喫起來羶,可以放一點。至於鮮和羶的界限,在寧夏也完全是個人標準。如果羊肉你喫起來接近於豬肉之香或牛肉之香,那就虧大了。羊太貴了,還是按帶骨價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