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新聞網訊(張怡 記者 徐梓勝)2016年9月10日,對於35歲的吳娟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她作爲四川省援藏援彝醫療幫扶工作小組中的一員,將自己年僅7歲,還在讀小學一年級的兒子交給了父母,第一次踏上涼山州這片神奇的土地,並在這片土地上深深的紮根700多個日夜。

吳娟是樂山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護士,她所援助的美姑縣人民醫院始建於1956年1月,2013年12月創建爲“二級甲等”醫院,同時也是樂山市人民醫院對口支援醫院,這家醫院承擔着全縣20多萬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以及基層醫療人員培訓指導、公共衛生服務、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

到達美姑後,吳娟深深地知道在美姑縣要把工作幹好,不熟悉這裏的縣情院情,不瞭解美姑縣人民醫院的護理工作現狀是根本不可能的。剛到美姑第二天,吳娟就迅速轉換角色,在很短的時間走遍當地鄉鎮,認識美姑、瞭解美姑,從而融入美姑,找準自身所學所長與美姑縣人民醫院護理工作需求的對接點,找準崗位職責要求與服務彝區羣衆的融入點。

經省衛計委統一安排,吳娟分配到美姑縣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從事護理幫扶工作,吳娟所在的普外二科收治腦外科,骨外科,胃腸外科,小兒外科的患者。

“到彝區工作不僅是地點的轉換,更多的是服務羣體和工作方式的轉變。”吳娟在工作中發現最有壓力的是與患者的溝通問題,美姑全縣彝族人口爲196704人,佔總人口的97.87%,會講漢語的不足10%,溝通成了健康宣教和心裏護理的最大障礙,雖然可以找到會彝漢雙語的護士妹妹,但吳娟想到自己能掌握簡單的彝語更能讓溝通順暢有效,2年下來,經過自己的學習,吳娟已經能和彝族患者進行簡單的日常溝通和交流。

有一次,一位34歲的男性頸椎骨折患者院外手術後轉回美姑縣人民醫院繼續治療,患者咳嗽無力,清理呼吸道低效,血氧飽和度只有86%左右,痰鳴音明顯,經口腔吸痰效果差,並且患者用手阻擋護士十分不配合。面對這個情況,患者不能有效咳痰很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甚至阻塞呼吸道導致死亡,看到患者阻擋護士吸痰操作的行爲,吳娟清楚進行正確的咳痰方法後患者能自行將痰排出,於是,請身邊的護士妹妹做翻譯,她做動作示範,讓患者跟着做咳痰的動作。一次,兩次,三次,在患者領會動作要領以後讓他用上力氣和技巧來排痰,她和病人一起咳嗽,邊做邊鼓勵,連續兩次正確咳嗽後,第三次終於咳出大口痰液,繼續鼓勵患者,隨後又是一次效咳痰,此時血氧飽和度升至92%,患者面部表情變輕鬆了些,家屬也跟着他舒了口氣,隨即對他露出讚許開心的笑臉!看到患者氧飽和度一點一點的往上升,病房裏的家屬都開心的笑了......後來,吳娟把臥牀患者呼吸道管理做成PPT課件,把這些看似平常簡單有效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爲更多的患者減輕痛苦,幫助他們走出病痛恢復健康。

接近兩年的援彝工作,她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兩年過去了,少了當初的羞澀、矜持、含蓄、新鮮,更多了一份融合、沉穩、傾注,以美姑爲家、以彝族同胞爲親人、以傳播健康爲使命的行動自覺,從“客人”變“主人”,通過醫療幫扶與美姑結下不解之“緣”,同美姑並肩戰鬥傾力馳“援”,。

在援彝的過程中,她也曾聽到一些異樣的聲音,有的說她傻,那裏艱苦往哪裏鑽;有人說她不值得,好條件醫院的工作不幹,跑去窮鄉僻壤……而她總是笑而不語,在她看來現在的援彝工作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幫助每一個需要我們幫助的生命,這是每一個學醫人的使命、責任、義務、更是大愛!

高聳的羣山、潔白的雲朵、漫山的羊羣、黝黑而淳樸的笑臉,這是我們心中彝區的模樣。然而,這一切對於吳娟來說,卻有着更深層次的理解:高寒、缺氧、孤獨、思念……援彝路上的種種酸甜苦辣,又豈是幾句話能講明的,這700多個日日夜夜,她一如既往的做着一名普通的美姑老百姓健康和生命的守護者,亦如一朵盛放在彝區高山上的索瑪花,情暖涼山!

(責任編輯: 紹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