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一、感染手足口病會發燒嗎二、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三、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的方法

感染手足口病會發燒嗎

1、感染手足口病會發燒嗎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潛伏期的,一般爲3-4天,抵抗力好的寶寶,一般症狀較輕並可自愈,但有些症狀較重的多爲突然發病,多數患者出現地熱,皮疹在發病當天或第二天出現,1-2天后出齊,先是玫瑰色紅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皰,,主要見於手指或腳指掌面,指甲周圍,以及足跟邊緣,嬰幼兒或皮疹多者,還見於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內側及會陰部,有時膝、肘部也可見到。皰疹成卵圓形,內含漿液一般不破潰繼發感染少見,可於2-4天后吸收乾燥,成深褐色結痂,脫痂後不留瘢痕。

2、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3、如何判斷患者是不是手足口病

3.1、看病症表現

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小兒,傳染性強,可暴發流行或散發,夏季流行。初起低熱,口腔黏膜出現小皰疹,後破潰形成潰瘍,喫東西疼,孩子食慾減退。多同時在手足皮膚出現斑丘疹,偶見於軀幹、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轉爲小皰疹。有時可伴發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等。

3.2、看是否接觸過手足口病者

如果患者在學校或生活環境周圍有接觸過手足口病,並伴有上述病症表現的,如: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說明患者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1、傳播方式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羣密切接觸傳播爲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牀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羣

人羣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羣可反覆感染髮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爲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佈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爲少見。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託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

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的方法

因爲病程初期臨牀表現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熱、咽痛等。而口腔潰瘍往往會誤診爲單純性的口腔炎。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如果發現寶寶發熱、起皮疹或口腔潰瘍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就地隔離避免接觸。在家隔離治療也要同其他孩子分開食宿,用具、玩具應分開,以免傳染其它兒童。

把住病從口入關。防止糞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徹底處理好寶寶的糞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淨消毒再用,寶寶的奶瓶、食具也要經常消毒,不讓寶寶隨便喫不可靠的食品飲料。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遠離垃圾及不清潔環境;養成遊戲後、飯前、便後一定徹底洗手的習慣。

強化環境衛生。對幼托機構的環境及玩具、公共遊泳池等必須嚴格消毒,最好通過衛生防疫部門來指導處理。注意糞便無害化處理,絕不允許污染用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