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按照建築面積計價,包含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計算方式過於繁瑣,沒有幾個人會計算。而取消公攤面積,按照套內面積計價方式,所見即所得,方便購房者自行測算,可以保障購房者的權益。

一直以來,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飽受購房者的吐槽,甚至想要取消公攤面積。對於購房者來說,公攤面積的存在很不合理。本來購房就比較喫力,還要支付公攤面積的費用,令購房成本增加了。再者,公攤的部分是共有的,覺得花了錢,又沒得到相應的面積,感覺白花錢了!

你以爲取消公攤面積,買房就便宜了?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2月18日,住建部的官方網站發佈了《關於<城鄉給水工程項目規範>等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這份文件中,最吸引人們的是關於《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第二部分2.4.6條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

住建部首次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迅速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很多網友表示,住宅要取消公攤面積了,紛紛奔走相告。但是,小編要給大家潑一盆冷水了。房地產交易將正式告別“公攤面積”,還沒有準確的說法。住建部的公告只是一個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徵求意見,還是不要高興的太早。

你以爲取消公攤面積,買房就便宜了?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雖然取消公攤面積還沒有準確的說法,但是,咱可以暢想一下,取消公攤面積,會發生的事情。按照公攤面積計算,最早來源於香港,網傳公攤面積和分期付款,都是霍英東發明的。事實上,不管由誰發明的,最終這種計價方式,基本上成爲我國通用模式。

長久以來,開發商都是採用建築面積計價的方式,由於沒有公攤面積佔比上限的規定。在房價上漲的階段,有錢也難以買到心儀的房子,公攤面積大小,並不是購房者首先考慮的因素。所以,部分開發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制定的公攤面積會比較高。甚至爆出過公攤佔比50%以上的新聞,成爲史上最牛公攤面積。

你以爲取消公攤面積,買房就便宜了?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按照建築面積計價,包含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計算方式過於繁瑣,沒有幾個人會計算。對於購房者來說,無法判斷公攤面積的精準度。而取消公攤面積,按照套內面積計價方式,所見即所得,方便購房者自行測算,可以保障購房者的權益。而且,再也不用擔心購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

專家表示取消公攤面積,對房價的影響十分有限。因爲房價是隨着市場而變化的,計算方式可以改變,但是,開發商也可以通過提高單價,從而實現總價不變。這意味着公攤面積取消了,不代表還是按照和公攤一樣的價格銷售,這個是不現實的。

取消公攤面積,只不過是一個算法而已,不要天真的以爲去掉公攤按照套內計算,公攤面積的費用也就不存在了,這個只能說是智商問題。畢竟,資本是逐利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說你少花了多少錢,而是按照對應的室內面積佔比,去分公攤面積的建設成本,物業費等雜費。調整到相應的比例,最後得出來的單價不同了,而且還比較高,最終,總價格還是差不多的。

你以爲取消公攤面積,買房就便宜了?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一斤鐵和一斤棉花是一樣的,但是,它們堆在地上,佔用面積絕對是不一樣的,鐵佔用面積小,而棉花佔用面積大。這個就如同我們花一樣的錢,購買了一套房子,按照公攤計算,每平方可能是12000元,按照套內面積計算每平方15000元,但是,總價是一樣。但是,對於購房者來說,還是願意按照套內面積計算的,總價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實際使用的面積卻增加了。

你以爲取消公攤面積,買房就便宜了?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2002年,重慶市是獨立的直轄市,改制後,率先採用按照套內面積計算,是的,重慶市取消了公攤面積。同時對公攤面積也做了相應的規定。在對應的費用中,計算到對應的套內面積佔比上去。縱觀重慶的房產銷售合同,依然會註明套內單價和建築面積的單價是多少,總價並沒有什麼變動。但是,更加透明化一點。

你以爲取消公攤面積,買房就便宜了?真相比你想象的更“殘忍”

當然,重慶的套內面積計價,也只是一種嘗試,無論最終是否取消公攤面積計算,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讓剛需房,保持穩中發展。不然,購房者都買不起房,再怎麼考慮公攤面積的費用,也是紙上談兵。你希望取消公攤面積嗎?歡迎將你的觀點,分享在評論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