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司转型,老CEO自视跟不上节奏,选择了离开。新任CEO马不停蹄的上任,激情澎湃、热火朝天的大干一场,发现怎么干都干不过老板的想法,也只能引咎辞职了。后来,最短命CEO上任,自恃清高,大呼小叫,三周不到,自己灰溜溜的走了。2018底第四任CEO到岗,碌碌无为的干到现在,不知道春节后能否继续留任!


CEO作为职业经理人,大部分是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一个跳板,努力经营好公司的同时,大部分是在经营自己的人设,他们的身份定位多数是以打工者的心态来面对。

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转型,或者涉足做互联网行业,在不懂、不理解互联网规则的时候,就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些所谓的职业经理人身上,甚至不惜重金找猎头公司从BAT挖人委以重任。


老板们有钱任性,我们能理解,有钱又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也能理解,但是,有句话叫“因岗定人,而非因人定岗”。互联网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至少要有一个目的明确的行业,这个行业的企业的人员是如何架构的,才能有的放矢的去找人来带领团队做事情。

是老板没有耐心,还是CEO没有信心呢?

我们以互联网的电商平台来详细阐述一下,对于电商平台各部门之间是如何协同分工,完成工作的。

简单点说就是六大块:招商寻产品、运营提需求、产品做设计、技术搞开发、市场做推广、售后做服务

平台战略

既然做平台,那么就一定要推APP。虽然APP推广成本高、模式重,但转化高,留存率高,容易复购。对于合伙人(我们暂且把推广平台的用户叫做合伙人)推广方面,既然是给合伙人做工具,工具在APP上使用效果更好。比如:京东的享橙,苏宁的苏宁推客,达令家等等产品,都有自己独立的APP。同时,取消H5和小程序的合伙人模块,H5和小程序主要做拉新及裂变,同时引导APP下载、做留存。

在同质化产品严重的情况下,一个APP产品的推出,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一定是要有自己产品的亮点和侧重点的。

什么是二八定律?站在平台和用户角度来说,是反向的二八定律,即满足80%的用户需求,剩下的那20%,如果不能满足,及时放弃。站在合伙人的角度,是正向的二八定律,让那些愿意成为合伙人,并且有动力推广的合伙人,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些靠关系,似是而非的合伙人,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放弃,不要勉强。同时,合伙人要设立门槛,人都是懒惰的,越是免费的东西越不珍惜。

另外,绝大多数有分销模块的产品,口号都是“推广赚钱,自买省钱”,我们的合伙人自买不省钱,只有推广才赚钱,这是不合理。如果人人都是合伙人,那人人都不会赚到钱。两个手机号,两个账号,一个买商品,一个拿佣金,有什么意义呢?不如给合伙人设定门槛,自买也省钱(自买反佣金)。

什么是运营

运营的方式,目的是什么?如何掌握节奏、时间计划节点如何安排安排、推出的效果预期,活动结束后的复盘,目的是否达到,效果能否达到,是否实现了预期,还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哪些没有做好,需要完善的地方等等。

运营能不能在提需求之前,先把流程自己过一遍,即套路是什么,从哪里获取目标用户,获取用户后,用户怎么才能入套。入套后如何留存,留存后如何复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用户复购。加私人微信可以做成社交电商。

另外,运营也分很多种,商品运营、社区运营、线下推广运营、合伙人运营,但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我们一直没有做的,那就是产品运营,即APP推广运营。没有刷榜、没有评论、没有外部合作,没有外部导流等等。

为什么背锅的总是技术

技术是业务支撑部门,技术做需求,做模块,优化功能,需要消化人工和时间成本,做出来的产品,推广不出去,反过来又怪产品做的不好,怎么解释。如果不做,说技术不配合;如果做出来,推广不出去,又说功能做的不完善。在运营正反都有理的情况下,技术凭什么背锅呢?

关于异业合作

如果自己的平台还处于发展初期,模式没有定型,功能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就对外写接口做流量,是非常不现实的。至少要很清楚的知道对方的经营模式是什么,用户规模如何,能给自己带来的商品销售预期有多少,再做决定要不要合作。由浅及深,由慢到快,在控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又要加功能,而且是不知道效果的盲目增加工作量,非常不可取。

即便是要做,也要功能产品化,尽量把不同合作对象的需求同质化,按照平台给出的逻辑规则和接口规则,以自己为主,对方为辅的完成对接工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要平台创业,还是谨慎为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