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300米的對碰大廳車道,可以完成300米全程加速過程中120公里的正面碰撞試驗。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中國網重慶5月15日訊(記者 金慧慧) 重慶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素有“汽摩之都”的稱號。2010年,國家科技部在這裏批准組建了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汽車噪聲振動、汽車主被動安全以及汽車電子控制三個方面開展深入研究,滿足消費者對汽車安全、智能、舒適、健康的高品質要求。

“噪聲振動和安全是自主品牌和國外品牌差距最大的技術短板,是乘用車品質的集中體現,也是消費者最關注和最易感知的性能。”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鄧兆祥對中國網記者表示,組建重點實驗室是希望通過原創技術攻關,讓中國品牌趕超世界。

配備國際一流研發條件 實現世界先進水平測試

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簡稱重點實驗室)隸屬於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汽研)。

依託中汽研的大力投入,重點實驗室目前已擁有達到國際一流科研基地水準的研發條件,相關科研設備、儀器達4億元。其中整車全消聲室、多角度整車碰撞試驗室、碰撞用假人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等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這些儀器設備不僅用於實驗室研究工作,還面向汽車研發工作,儀器設備的平均使用率達95%以上。

“對碰大廳可以完成300米全程加速過程中120公里的正面碰撞試驗,也可以完成25噸商用車80公里正面碰撞試驗,同時可以覆蓋國標、歐洲和美國的新車評價測試,”整車安全科科長劉明對中國網記者表示,“在被動安全汽車碰撞方面,我們達到了世界一流測試水平。”

爲模擬人體在汽車碰撞過程中的受傷情況,重點實驗室配置了近50個碰撞用假人,覆蓋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假人型號,價值幾十萬元到800萬元不等。

用於模擬人體在汽車碰撞過程中受傷情況的假人。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安全中心副主任孫浩介紹說,根據實驗要求,在假人的頭、頸、胸和腿等各個關節處安裝加速度、角加速度和位移等各式各樣的傳感器。由於假人在碰撞過程中會受到很大沖擊,所以對傳感器及假人結構有很高的要求,既要耐撞,又要真實反映人體在碰撞過程中的受傷情況。

“爲了能夠精確評估人體受傷情況,假人的皮膚非常接近人類皮膚,需要在恆溫、恆溼的空調環境中儲存,”孫浩說,“我們請世界一流的第三方測試機構的專家來現場測試,實驗結果和他們的完全一致。”

攻破核心技術短板 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

近五年,重點實驗室承擔各類科研課題200餘項、課題經費近10億元,申請專利100餘項,形成國家及行業標準近50項,獲得各級獎項近50項,從多個層面實現了“低噪聲、高安全”技術的突破。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的自主汽車品牌有了長足的進步,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的比例與國外品牌的差距急劇縮小,噪聲振動和安全性能的提高對自主品牌競爭力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支撐了我國汽車行業技術的發展。”鄧兆祥表示。

重點實驗室圍繞聲學材料、新能源汽車噪聲評價方法、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性能衰退機理等基礎領域潛心研究,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利用這些技術,重點實驗室協助長安、廣汽和東風小康等汽車企業開發了一批NVH性能優越的乘用車、商用車及新能源汽車。

整車全消聲室,用於汽車零部件振動噪聲測試。中國網記者 金慧慧 攝

“我們每年基本上要爲行業提供20款車、300個零部件的開發。現在已經可以做到花20萬元,實現比世界知名電動汽車更好的振動噪聲水平。這款自主品牌車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NVH中心副主任李沛然說。

爲引領市場,讓中國在標準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重點實驗室建立併發布了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測試評價規程和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體系。

“有些外國車在中國市場上指數評價不太好,它們可能在中國市場上做了減配,但是老百姓並不知道,我們的指數發佈會讓它們不敢再減配,真正拿出好車來滿足中國用戶需求。”鄧兆祥表示,重點實驗室希望打造一個公正、專業和權威的智能汽車測試評價平臺,爲消費者買車、用車提供參考,從而引領智能網聯汽車健康發展。

鄧兆祥1987年進入汽車行業,31年的從業生涯中,他感受到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變化。“最大的變化是我們開始自己自主研發了,中國的汽車市場也由‘做出來就能賣出去’向‘做得好才能賣出去’轉變,技術的引領作用愈加凸顯。”

他表示,中國車企對於技術原理的掌握已很成熟,與國外汽車品牌差距較大的地方在於品質和可靠性的提高。下一步,重點實驗室將把握汽車智能化發展趨勢,着力提升智能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