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阿爾法·羅密歐 一同感受榕城的古韻

說起對於福州的認識,土生土長的我似乎胸有成竹,但你要問我福州有哪些值得徘徊,我卻又一時語塞了,爲何如此?因爲福州這座朦朧而又美妙的城市,更多的時候,需要細細的品味,字裏行間的輕描淡寫無法展示出它的婀娜多姿,恰逢此次阿爾法·羅密歐與福州譜寫城市名片的機會,我們可以更多的體會下福州所能帶給我們的慢節奏,是何體驗。

來到福州這座城市,你就要學會融入,享受慢節奏帶給你的愉悅。福州作爲福建的省會城市,雖然地處沿海,但如果和其他同樣沿海的省會城市相比,算是生活節奏相當慢的城市,如果你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那你在這裏似乎會不太適應,這就是福州這座城市,一座慢節奏的城市。

它隨處可見的歷史痕跡,卻總能讓你發現舊時留下的記憶,細細品味之後,似乎能讓你忘記掉被壓迫的時間,感覺不到時光的稍縱即逝,無論你是否瞭解福州這座城市,它總在那兒,它不善於做作,也不會僞裝自己,你的目光可以停留在城市的任何角落,停留在慵懶的人羣身上,或者,你也可以融入其中。

與Giulia一同感受榕城的古韻

因限於地形,寺院沒有巍峨的殿閣和巨大的佛像,但卻小巧玲瓏,情趣盎然,在全省寺院中獨具一格。金山寺規模雖小,但勝蹟頗多。塔寺四周依舊可尋古代遺留下來的八景風光: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雲程石塔、水岊風帆、環峯夜月、旗麓斜陽。人們踏蹤覓跡,訪古探幽,別有情趣。如果在金山寺憑欄遠眺,可見碧波上浮着風帆,沙洲處掩映着蔗林,“四周九山如羣龍,矯若雲海來相從”。現在新建成的全省最長的公路大橋——洪塘大橋,從金山寺的上游不遠處跨江而過,爲這座江中古寺增添了現代化的一景。

1930年代,郁達夫任職福建省府期間曾到鼓嶺小住,並在《閩遊滴瀝》裏寫到:“自鼓嶺至鼓山的一簇亂峯疊嶂,或者將因這一篇小記而被開發作華南的避暑中心區域,也說不定。”其實,那時正是鼓嶺的鼎盛時期,早已聲名在外。鼓嶺的老別墅最多時有300多棟,絕大多數都用當地石材建設,牆體較厚,風格主要是西方近代樣式。這些建築多屬避暑暫住性建築,兼之山區建材、工匠均不便,因而大多規模較小。

“柳杉王”常年鬱鬱蔥蔥,中間一枝分爲兩枝,人稱“夫妻樹”、“情人樹”。“柳杉王”已被列爲中國古樹名木加以保護。“柳杉王公園”也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公園。柳杉王公園說不上是讓人流連忘返的佳境,不過因爲“柳杉王”的名氣慕名而至的人很多,而讓多數人覺得那個公園就是鼓嶺風景區乃至全福州市的最佳景點。

閩王(908年)王審知延請國師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後賜名“國師館”。因天王殿前有羅漢泉,後梁乾化五年(915年),改名爲鼓山白雲峯湧泉禪院。王審知迎請神晏法師來住持湧泉寺,主持擴建殿奈,聚徒千百,稱盛一時。(1407年)改稱湧泉寺。永樂六年(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寺兩次毀於火災,殿堂殘存無幾。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天啓間相繼修復,後幾度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1983年,湧泉寺被國務院確定爲全國重點寺廟,並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

鴉片戰爭以後,伴隨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聲,中國的有識之士紛紛開始尋找救國強國之路。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吹起了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號角,軍事自強運動隨之興起。洋務派官員從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入手,在設廠制船造炮的同時,亦究心於創辦各類教育機構以培養中國的近代化人才。福州船政學堂即是當時應運而生的中國第一所近代化海軍學堂,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所海軍教育機構。馬尾區政府爲弘揚船政文化,根據福州市委“發掘船政文化,突破福州旅遊”的戰略部署,投資600多萬元對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進行全面改版,並更名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誌,有“中國塔”之譽。世界郵政地名稱爲“塔錨地(PagodaAnchorage)”,過去幾百年中,從世界各地郵到馬尾的信,只要寫上“中國塔”就可寄達。羅星塔山現己開闢成公園,穿過公園人口處的牌樓,園內四時花木繁茂,風景宜人。幾株參天古榕,緊緊相挨,鬱鬱蔥蔥,像一座綠色的城牆,環抱着巍巍古塔。從塔內拾階而上,旋至塔頂,視野突然開闊,心曠神怡,縱目四望,遠觀閩江兩岸的風光,近看港區建設新貌,一幅幅色澤鮮明的圖畫,水天一色,山秀物新,盡收眼底。

IFC的主塔47層將建成符合國際領先標準的超甲級寫字樓,超高水準的硬件設施將爲入駐客戶提供豪華、高效、安全、舒適、環保的辦公環境。而如果最近你有路過閩江北岸你會發現那裏有座大樓正在施工,雖然現在看起來還平平無奇,但它建成後將刷新福建第一高樓的紀錄。那就是與臺北101大樓隔海相望的福州世茂108大廈,這座海西第一高樓預計於2024年完工,它將見證福州城市的發展,也將成爲福州頂級新地標。

與Stelvio一同感受榕城的古韻

自古以來,“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具有文化氣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傑地靈,是出將入相的所在,歷史衆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裏走向輝煌。“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的命脈,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歷史建築承載着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保存“三坊七巷”的原貌,就是保存歷史的記憶,保存歷史的延續性,而保護城市的歷史,就是保護城市的未來。

進入林則徐紀念館,屏牆左右兩邊的石拱門上,橫額分別爲“中興宗袞”及“左海偉人”。祠門外圍屏牆內壁有浮雕虎門銷煙圖,大門上額刻着“林文忠公祠”,儀門兩側迴廊陳列了20多面執事牌。儀門廳後有石道可以直達御碑亭,內有光緒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聖旨”、“御賜祭”、“御製碑文”等3塊青石碑。御碑亭的北邊爲樹德堂,裏面有林則徐坐像。樹德堂的西面爲南北花廳,廳的西面有兩層的曲尺樓,原爲林家子弟讀書的地方,樓前有草坪、魚池、假山、花木等。全館爲古典式園林建築,現如今,堂、廳、樓均闢爲林則徐生平展室,分林則徐生平事略、林則徐與鴉片戰爭、林則徐與救災、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手跡等部分。

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爲“閩山”。宋代熙寧年間,郡守程師孟又以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爲“道山”。《道山亭記》。一時洛陽紙貴,馳名遠播。烏山在西,于山在東,屏山在北。因此,"三山"成爲福州的別稱。

佛跳牆的原料有十幾種之多,鮑魚、海蔘、魚脣、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要充分體現每一種食材的口味和特點需要先將這十幾種食材分別獨立製作成一道菜,再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煨制十幾個小時以上,這種味道才能真正達到醇厚的特點。

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啓壇時,葷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啓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引用詩句之意:“佛跳牆”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木金肉丸以如此受人喜愛,主要是質量上乘。首先是選料嚴格:白芋頭是製作肉丸的主要原料,要選用閩侯尚幹出產的,蒸熟後肉質軟綿爽潤;菇粉要選用閩清或羅源產的,潔白、不含雜質;紅糖要選用新洲產的,清甜、純淨;豉(醬)油要選用口味鮮美醇厚、氣味芬香的。此外,還要選用顆粒飽滿、新鮮的芝麻和紅棗,板厚精白的肥肉,上海的名牌味精,德國產的食用色素。其次,配方要符合衛生要求,又氣味芬香、味道可口,食後能令人齒頰留香。產品外觀要色澤鮮豔、晶瑩透亮,既能使人賞心悅目,又能誘人食慾,食不粘牙,外殼脆而韌。

古時候,閩江之畔有個漁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經商,船出閩江口,進了大海,正遇颱風襲擊。船入港灣避風時,不幸觸礁損壞。修船耽延了時間,糧斷了,天天以魚當飯。商人嘆道:“天天有魚,食之生厭。能不能換換別的口味?”船婦說:“船上糧已斷,唯有薯粉一包。”心靈手巧的船婦便把剛釣到的一條大鰻魚,去皮除刺,把魚肉剁細,抹上薯粉,製成丸子,煮熟一嘗別有風味。事後,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裏開設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這位船婦爲廚師,獨家經營“魚丸湯”。開頭,生意並不興隆。一天,一位上京應考的舉子路過此店就餐。店主熱情款待,捧出魚丸。舉子食後,頗覺味道極美,便題贈一詩:點點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掛在店堂上,賓客齊來品嚐。從此生意興隆,小店日日春風。“七星魚丸”也從此得名,這便是最早的福州魚丸。

聚春園始創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福建省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華老字號,馳名中外的“佛跳牆”就源於聚春園。歷史上的聚春園是達官顯貴,商賈名流會聚之所,聚春園的楹聯“聚多冠蓋、春滿壺觴”就是當年經營盛況的寫照。1996年,聚春園榮膺國內貿易部“中華老字號”稱號。

中洲島是福建省福州市的母親河——閩江上的一個島嶼,是閩江在福州市區內的一個沙洲,位於臺江區和倉山區的交界處,由解放大橋連接兩岸。洲上原有許多歷史建築,但均已拆除。中洲島被譽爲“南臺明珠”,是福州十大景觀之一。該島面積七萬多平方米,每年春夏之交水患時屢屢被淹。2003年,福州市政府將其規劃爲步行購物島。在市政府暨倉山區的大力支持下,旅英華僑張禮星先生及其中洲島實業發展公司斥資2億港幣,欲打造一個充滿歐陸建築風格的“童話城”、“購物島”、“不夜城”,爲市民提供一個旅遊、飲食、購物的好去處。全島建築爲歐式風格,遠看像一艘巨大的豪華客輪停泊在閩江中。

泛船浦天主教堂,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教堂始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國22年(1933年)重建,佔地8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53.7平方米,爲哥特式建築。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鐘樓,樓頂豎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時鐘樓報時聲揚十餘里,號稱“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爲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爲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總堂。

“杭”其實是從“航”音衍化的,這裏有一個地理變遷的歷史過程。古時閩江水繞過大廟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頭。這片曾經以商業的繁華而聞名的古老街區,一直以來是民俗、史學專家們研究福州商業發展歷程的重要地方。上下杭中最有名的當屬古田會館了,古田會館建築頗具地域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文物價值,它是研究福建省近現代建築的珍貴實物,1996年9月被確定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棵古榕小葉榕,屬桑科榕屬常綠喬木,又名紅皮榕。是北宋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編戶植榕時種下的,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該樹圍9m多,高50多m,冠幅1330多㎡,可謂“榕蔭遮半天”。這棵榕樹一奇特之處就是它兩邊的葉子落葉不同時,據有關人員研究介紹:這棵榕樹很可能是兩株榕樹生長在一塊,而不是一株。又因小葉榕沒有氣根柱地,爲了支持沉重的橫向主幹,避免主幹折斷,森林公園的巧匠塑造了仿氣根混凝土柱支撐逐年向外伸長的榕樹主幹。因其位於湖邊,烈日下,波光倒影,映着古榕枝繁葉茂,蒼勁挺拔的英姿,煞是壯觀,現已成爲森林公園內的一大著名景點。

鎮海樓雄居於福州古城中軸線端點的屏山之巔,是市民、遊客俯瞰福州城的重要制高點和登高眺望點。從建成後效果看,無論其高度、體量、形式與色彩都是合適的;從樓閣上能看到福州三山及西湖周邊景色,它充分契合了福州古城的特色及城市總體格局,其建築重檐飛角,沖霄凌漢,再現了福州鎮海樓的雄姿;並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復了三山二塔之間的視廊關係,得到了各方的認同與好評,在福州人眼裏,鎮海樓還可以抵禦颱風,讓颱風繞道。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福州市區中心區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福州西湖爲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所鑿,在唐末就已經是遊覽勝地;五代時,福州西湖成爲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的御花園;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則徐爲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闢爲西湖公園。

筆者有話說:依山傍水,臨海有風,海洋文化歷史悠久的“海上福州”,不僅坐擁“三山兩塔”、千年史蹟,以及花樣繁多的海味小喫,還是古往今來的“海絲門戶”。

我的家鄉福州,是一座安逸的城市,街上少見行色匆匆趕路的人,推開一扇深宅大院吱吱嘎嘎的木門,都會看到老人和舊物安詳地融爲一體,即使是遠遊的年輕人回到這裏,原先浮躁的心境也會漸漸地平靜下來,在平和的悠閒中,福州就這樣悠悠地走過了2200年的時光,你是那樣的慢節奏,喜歡慵懶和無拘無束,你也孕育着我們的成長,伴隨我們的不斷進取,這就是最真實的你,這就是--福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