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90年出生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青海,2004年9月,初中時期因爲在一場比賽中展現出了長跑天賦而走上了專業之路。在去年的全運會馬拉松上,他在高溫天氣下以2小時21分42秒奪得第六名。他就是青海省體工隊陳金龍。

馬拉松2小時18分陳金龍:這就是多年來中國馬拉松難出成績的原因

陳金龍

全馬PB218

5000米PB14分09秒

10000米PB29分36秒

2010年第八屆全國越野錦標賽青年組雙冠

從2005年加入體工隊開始,陳金龍就不斷展現着自己在長跑上的天賦,10幾年過去了,他依然堅持在長跑領域,沒有動搖,今年,已經28歲的他依然還有一個夢想需要完成,今天,馬拉松助手帶大家一同走進專業運動員的生活。


1、因爲運動會,被體校選中

我的家鄉在青海省民和縣轉導鄉三灣村,是一個山區,小時候的我和當地普通孩子一樣,上學時候每天要走3公里多的山路。當地的海拔大約2000米左右,週而復始,每天基本上就是這個狀態。

小學時期的我沒有任何跑步經歷,與其他孩子一起玩樂便是日常,山區學校也根本沒有正式的體育課,最多就是一幫人搶一個籃球玩。就這樣,我度過了小學。

上初中以後,學校就有了相對較好的體系,初二的時候,縣裏要舉辦運動會,學校老師派我參加,會前一個月,我爲了能跑出好成績,每天都會去學校跑一圈,大約3公里,做一些加速跑,當然,那時的訓練現在看起來是很不專業了。

僅僅訓練一個月,我就站上了賽場,3000米跑了第五名,1500米跑了第三名。

馬拉松2小時18分陳金龍:這就是多年來中國馬拉松難出成績的原因

就是因爲這場比賽,2004年9月,我被業餘體校教練選中,當時由於年齡小,也沒有太多想法,就是懷着參加比賽的心態進入了體校。而且我們在教練那裏瞭解到,練體育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個很好的出路,會有很多機會。

那時候縣上並不支持我們上業餘體校,在體校的訓練模式就是白天在民和縣三中上課,晚上六點多再到體校訓練,基本上和普通學生一樣,就是多出了訓練時間。

直到後期訓練的時候,每當寒暑假,學生放假回家,我們都要繼續留在業餘體校訓練,2、3個人留在學校,自己生火、自己做飯。

教練對我們也很好,油、面都帶我們去買。

當時的訓練,也沒有強度這麼一說,長距離頂多就是10公里,當然,也不懂什麼是強度,基本上就是想怎麼跑怎麼跑。非常業餘。

那兩年,因爲體校財政上不是很重視,經濟不好,運動員也留不住,所以我們在業餘體校練了只有一年多,2005年12月,我就進入了青海省體工隊。

2、訓練一年便加入青海體工隊

剛到體工隊感覺肯定是不一樣,包括訓練環境、氣氛都很好,每天非常想訓練,因爲住宿飲食各方面都很正規。

一個星期以後,我就開始跑20公里的距離,不談速度,反正當時是能完成的。體工隊的訓練,一般每天都會出早操,也就是有氧跑,通常是4分30秒到5分的配速跑12公里到16公里。之後再到場地跑幾組200~300米的強度跑,下午越野跑40分鐘到50分鐘,做一做身體素質訓練或者爬山等等。

週一到週五訓練會比較系統,比如一三五出早操,二四六上午練得多一些。週六上午打打球,下午休息,週日休息。

馬拉松2小時18分陳金龍:這就是多年來中國馬拉松難出成績的原因

我進體工隊時還很小,對上都是比我大4、5歲的人,都是大哥哥在身邊,很有安全感,大家對我都很照顧。青海隊的每位師哥我都非常感謝。

那時的我還是很有拼勁兒的,練了一年多,2007年,省裏舉辦了610比賽,報名選手不分青年、成年,專業隊和業餘體校都有。當時我跑5000米拿了第三名,只輸給了兩個隊裏的老隊員,從那以後,我就更加有自信,感覺自己很有發展前途,我就更加努力的訓練。

有天賦,必須還要努力,光靠天賦是肯定不行的。雖然每天訓練,不過進隊已經一年半,全國性的比賽一直也沒有參加過。

因爲這個期間,之前的教練去支援緬甸,我們沒有教練帶,後來新教練到了,我們的訓練就沒有那麼認真刻苦了。

2006年10月份,王德明教練(任龍雲的教練也就是把我帶出來的教練)在青海細心觀察我訓練將近一個月,對我很是認可,他走了之後,教練跟我說:“願不願意在王德明手下訓練?”我們說願意。

2007年4月份,我就開始正式跟王教練訓練,也是從那兒開始,我的成績越來越好了。

首先參加的一場全國大賽就是2007年的一場大獎賽,5000米跑了15分05秒,10000米跑了31分40秒;之後,2007年8月份北京奧運會選拔賽,河北廊坊舉辦了馬拉松,因爲年齡不夠,我參加了自己首場半程馬拉松,72分鐘拿了第二名。

馬拉松2小時18分陳金龍:這就是多年來中國馬拉松難出成績的原因

這是改變我命運的一場比賽,因爲青海省拿名次的人很少,而我們要面臨青海省隊運動員轉正的問題,所以這場比賽的第二名也讓我在青海省隊轉了正,2008年9月份開始正式給我們發工資,一個月只有1000多塊錢。

3、一場改變命運的半馬

對於省隊運動員來說,如果沒轉正的話,每個月要交150元伙食費和100元住宿費,當時對於我來說能接受,但是還是很艱苦,一年3000塊錢倒是能夠交上,但是家裏條件苦,很難賣衣服和鞋子了,別人穿着50、100元的多威,我們就只能穿10幾元的球鞋。

那時我已經和任龍雲在一個隊裏訓練了,他比較能喫苦,強度訓練別人頂不了他能頂,而且他的跑步技術和身體素質、肌肉類型都要超出常人,條件非常好。也正是2007年,他創造了馬拉松全國紀錄。

而我的第一場馬拉松是2011年的大連馬拉松,以2小時23分完成,緊接着就是北京馬拉松,2小時28分,間隔不到20天,我回到青海調整,又參加了上海馬拉松,跑出了2小時20分的成績。

首場馬拉松我很放鬆,也沒有壓力,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跑,前面跟不上,後面也追不上來。

第二場北京馬拉松我跟了第一集團8公里,就擔心自己撐不下來,跑到了第二集團,因爲前面有些冒進,所以最終成績2小時28分。

馬拉松2小時18分陳金龍:這就是多年來中國馬拉松難出成績的原因

2012年,我的馬拉松成績有了顯著提高,重慶馬拉松,我跑了2小時18分獲得第五名,北京馬拉松也是2小時18分。2013年,重慶也是218,後來我們換了教練,師哥接手,由於自身的要求不嚴,思想上的放鬆和個人其它因素導致成績下滑。

馬拉松的提升,如果量達不到要求,平時訓練不好,肯定是不行的。即便有天賦,那也會被埋沒成“不適合跑馬拉松的人”。

馬拉松2小時18分陳金龍:這就是多年來中國馬拉松難出成績的原因

拿我來說也是一樣。因爲體工隊規定一年要參加兩場馬拉松,我因爲結婚徐州沒去,楊凌也沒去。婚後一直沒怎麼練,所以秦皇島馬拉松跑了2小時30多分,這就是訓練原因了,前15公里還能跟上,後程因爲訓練不到位的因素越來越慢。

馬拉松2小時18分陳金龍:這就是多年來中國馬拉松難出成績的原因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比賽,其實沒有滿意這麼一說,在2010年全國越野錦標賽上,我奪得了青年組6公里和8公里的冠軍,但那時感覺自己還是不夠,想在成年組有所突破。

4、這幾年中國馬拉松成績爲什麼下滑?

練體育十幾年了,把青春完全獻給了長跑,如果不尋求突破堅持下去,將來會有遺憾,爲了不留遺憾,我還要打拼打拼,堅持下去。

之後,我還是想再打一屆全運會,拿一個冠軍,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一年比一年大了,也許是每天高強度,受傷的關節都不如此前,體力也跟不上了,老傷時不時復發,有時候確實很難堅持,但是我還需要搏一下。

在國際上,有很多30多歲接近40歲的人還在堅持,國內頂尖選手楊定宏、董國建也都在拼,他們的精神是我佩服的,別人結過婚以後可以接着幹,我也可以做到。

中國馬拉松的水平,在2007年以後卻是倒退了,特別是馬拉松這個項目。沒有良好保障是選手們不去拼的主要原因,馬拉松幹個7、8年,10幾年,好一些的省會安排工作,有些省則到了退役年齡給10幾萬20來萬退役費就打發了,這是成績退步很重要的因素。

確實,現在我很年輕,我可以拼10年,可以跑出好成績,但是退下來給我20來萬我什麼也幹不了,運動員的後路無法保障,也就沒有人去拼了,沒有心勁兒去拼了。比如非洲選手,他們拼命出來是能養活好多人的。

所以,出成績需要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保障運動員的後路,是最關鍵的一點,誰也不願爲了看不到回報的目標而玩命。

而對於業餘跑友們來說,如果只是把跑步當作健身,就沒必要拼來拼去,如果想證明一下自己,還是得有從小的根底,如果二三十歲還想達到什麼高度是沒可能了,長期鍛鍊提高是能提高,但是想走專業國際道路是無法達到的,幾年時間想達到別人幾十年的根底和能力是不可能的。而且年齡越大,身體機能也越差。

現在在跑圈中很多人提出垃圾跑量這個詞,其實在我看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心理,如果把跑步當成娛樂的話,快慢根本是沒有關係的,怎麼開心怎麼玩兒。

從專業的角度講,如果一個隊員想提高成績,首先教練員(自己做自己的教練也是一樣)要了解運動員,瞭解身體、性格,是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訓練、手段,之後才能確定這個人該怎麼練。

要知道,我要練和要我練是完全不同的。訓練,因人而異,沒有任何訓練方法是通用的。

其實,在我看來,廣大跑者還是不要太在乎成績,開心就好,身體要緊,不要過於糾結P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