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販說:“老太太您對兒媳婦兒真是體貼啊,將來您媳婦兒一定能給您生一個大胖孫子,(適度恭維,拉近距離)幾個月以前,這附近也有兩家要生孩子,就是來我這裏買蘋果,(講案例,第三方佐證)您猜怎麼着。老太太說:“兒媳婦懷孕了,想喫點酸的蘋果。

餐飲創業首選(微信ID:coffeeo2o) 解鎖 新餐飲·新模式!

【自帶故事的產品:武大郎燒餅?】

1. 移動端營銷:潘金蓮用微信、微博招攬粉絲,玩燒餅定製模式;

2. 關聯性營銷:燒餅+豆腐,買武大郎燒餅,贈你喫潘金蓮豆腐;

3. 線下O2O體驗:王婆茶店免費品嚐,掃二維碼預定;

4. 武松品牌代言:喫燒餅長大的人能打死老虎!

互聯網下的營銷,產品故事太少,事故太多

我就問你,西門慶還敢來嗎?

對大多數企業來講:產品就是體驗,體驗也是產品。產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品牌的存亡。

在商業領域,成功的品牌都是一樣的,不成功的品牌各有各的失敗之處。商業領域品牌的成功大抵相同,那就是會“講故事”。

而這個“故事”大多來源於產品本身,“故事”就是一種產品體驗,產品本身就應該有“故事”。

互聯網下的營銷,產品故事太少,事故太多

那該如何講好“產品”故事或是“品牌”故事呢?

是不是隻有高大上的產品才能講故事?

先來給大家分享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老太太去買菜。

老太太路過四個水果攤。老太太並沒有在最先路過的第一、第二家購買蘋果,卻在第三家購買一斤,更離奇的是在第四家又購買兩斤。

互聯網下的營銷,產品故事太少,事故太多

商販一:“我的蘋果特別好喫,又大又甜!”。老太太搖搖頭走開了。——只講產品賣點,不探求需求是無效介紹,做不了單

商販二:“我早上剛上的貨,沒來得及嚐嚐,看紅紅的表皮應該很甜”,老太太二話沒說扭頭就走了。——對產品瞭解一定是親自體驗出的,親自體驗感受出的纔是賣點。

商販三:“我這種蘋果口感比較酸,請問您要多少斤?”老太太說:“那就來一斤吧”。——客戶需求把握了,但需求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屬於客戶自主購買,自然銷售不能將單值放大

商販四:“我的蘋果很不錯的,請問您想要什麼樣的蘋果呢?”(探求需求)

“我想要酸一些的。”老太太說。商販回答:“一般人買蘋果都是要大的甜的,您爲什麼要酸蘋果呢?”(挖掘更深的需求)

老太太說:“兒媳婦懷孕了,想喫點酸的蘋果。”商販說:“老太太您對兒媳婦兒真是體貼啊,將來您媳婦兒一定能給您生一個大胖孫子,(適度恭維,拉近距離)幾個月以前,這附近也有兩家要生孩子,就是來我這裏買蘋果,(講案例,第三方佐證)您猜怎麼着?這兩家都生了個兒子,(構建情景,引發憧憬)你想要多少斤?(封閉提問,默認成交,適時逼單,該出手時就出手)”

我再來兩斤吧。(客戶的感覺有了,一切都有了)“橘子也很適合孕婦喫,酸甜還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有營養 (連單,最大化購買,不給對手機會),您要是給媳婦來點橘子,她肯定開心!(願景引發)“您人可真好,哪個媳婦兒要是攤上了您這樣的婆婆,實在太有福氣了!”(適度準確拍馬屁,不要拍到馬蹄子上)

商販又說他的水果每天都是幾點進貨,天天賣光,保證新鮮 (將單砸實,讓客戶踏實),要是喫好了再過來 (建立客戶黏性)。商販最後還說:“您下次帶朋友來買我的水果,我再送您一些新鮮水果!”(建立直銷系統和顧客忠誠度)老太太提着水果,滿意的回家了。(老客戶轉接新客戶,客戶滿意,實現共贏!)

互聯網下的營銷,產品故事太少,事故太多

買完“真蘋果”,再來看看“假蘋果”

2

營銷“產品故事”而不是營銷“產品”

前段時間剛發佈的Apple XS Max ,想來大家都不陌生,蘋果就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產品。所以從一開始,蘋果就踏上了成功之路,因爲它推銷的不僅是一件手機,而且是一種體驗。喬布斯當時興師動衆的宣告“我們要重新發明手機”!

而在此後的一番媒體炒作之後,蘋果居然隱聲匿跡近6個月,拒絕提供進展報告,拒絕詳述手機款式、功能。爲什麼?

互聯網下的營銷,產品故事太少,事故太多

讓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這句話——“我們要重新發明手機”。喬布斯沒有簡單的宣佈“我要做手機”

而他卻巧妙的將宣言的重點放在了“重新”“發明”上:“重新”意味着顛覆世人以往的認知,迴歸原點再次註釋手機的定義;“發明”意味着在重新定義手機釋義的基礎上,將概念轉化爲實體,是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

一系列思想的產生繁衍,一系列行動的製造優化,一行行心血的輾轉記錄,這個過程就是“講故事”,這纔是創造吸引力,吊足消費者胃口的營銷之道。

3

講有人性的“故事”

比如釘釘致敬創業者的,“創業之路,道阻且長,筆墨難書”,儘管這樣,阿里釘釘還是用了26個創業故事,來描繪創業之苦和堅持之酷:

「因爲理想,成了兄弟,因爲錢,成了仇敵。」

「感覺自己這次會成功,這種感覺已經是第六次。」

互聯網下的營銷,產品故事太少,事故太多

這樣的文案總共有26組,句句扎心,有創過業的人多少都感同身受:

§「不敢生病。」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有過不完的坎兒。」

§「不能倒下。不想到此爲止。」

§「下一次,不會再爲了錢低頭。」

§「忍受孤獨」

§「沒有安全感的人,卻要讓大家有安全感」

§「40度高燒,呆在車裏,出了一身汗,然後去提案。」

釘釘在初期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做廣告,走的是“講故事”的路線,“萬衆矚目下的盛大失敗”,“滿身是傷”,“向死而生”,“活下來”,光是這些關鍵詞拋出來,就足夠動人。

但這樣的理想主義,有多少企業用戶會買單,還真不好說,畢竟中國的實際情況很複雜,溫州皮革廠和北上廣獨角獸公司是同時存在的現實。

結語

這個時代,商品很多,故事卻少之又少,如果故事本身能夠傳播,且有延續性,那就是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功。

你的產品有什麼樣的故事?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