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的時候,香腸成了不可忽視的一道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說:“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這種因節令而生的食物,既是美食,也是人情。

來看看各地特色的香腸是種什麼滋味吧!

廣式臘腸

傳統廣式臘腸的做法較爲複雜,將肥肉、瘦肉按照三七的比例,分別切成肉粒,再加入糖、生抽、老抽、鹽、酒醃製一夜,經過手工灌腸,晾曬風乾。

這種古老的純手工式做法,儘管現已不流行,但能夠保留廣式臘腸醇香的風味。

傳統的廣式臘腸,色澤紅潤,身段修長,咬落腸衣脆口,腸餡甜潤,最適合和絲苗米搭配,做暖冬煲仔飯。

在口味上,廣式臘腸區別於其它地方臘腸最大的特色就是鹹鮮中帶有一絲甜味,且香氣更加濃郁醇厚,口感上油脂也更加豐富,集“豉味、風味、香味、甜味”於一身。

東陂風腸

別處都叫“臘腸”,爲什麼東陂卻叫“風腸”呢?原來東陂風腸要靠山風來風乾。”

東陂鎮與湖南相鄰,位於南嶺大山南麓的河谷地帶,兩峽二水之間,西溪和東塘河從峽谷中鑽出,之後緩緩流到鎮上,同時也把習習的山風帶到鎮上。

據說秋冬時節,乾燥的冷風從南風坳吹來,與兩河散發之水蒸氣糅合一起,正好讓晾在竹竿上的臘肉晾爽陰乾。特定的風力、溫度、溼度,形成了東陂風腸的獨特風味。

有人誇東陂臘味好,便說:“臘味全靠風,我們地方風好。”

還有更神奇的說法:“東陂街的風,街東和街西的也不一樣哩。”

湘西臘腸

近百年來,湖南湘西土家人有一手燻臘腸的好手藝。

每逢臘月間,湘西農家多在堂屋裏挖一大火塘,火塘上煮水燒飯,也供家人取暖,高高的房樑上就掛了香腸,煙火輕透,經月不熄,不時往火塘裏丟些樹蔸、樹樁、雜枝、果葉,連煙氣都帶了香味。

從入冬到過年,這樣的臘腸雖然其貌不揚,但經過時間的烹調,散去了煙味,化去了油膩,肥的瘦的咬在一起,香嫩豐腴,如咽酥酪。

安昌臘腸

大家可還記得曾在《舌尖上的中國》裏面露過臉的安昌臘腸嗎?

每到冬令時節,安昌臘腸掛滿民居廊沿窗前、沿街廊下,爲歲末年夜飯必備之菜,意味嚮慕“長久團圓”。

安昌臘腸製作極富地方特色,其製作用料十分考究,均選用上等精肉(以後腿精爲佳),瘦肥搭配,以當地紹興酒、手工醬油、糖等爲佐料拌勻後灌入刮的薄如蟬翼的豬小腸內,分段結紮後晾曬5-7天后即成。

熟後的臘腸色澤光潤、瘦肉粒呈自然紅色或棗紅色;脂肪雪白、條紋均勻、不含雜質;

手感乾爽、彎曲有彈性、切面肉質光滑、肥瘦分明,臘腸切面香氣濃郁,略帶甜味,油而不膩,色味特殊,勝似火腿。

如皋香腸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香腸品種之一,可與廣式香腸媲美,被稱爲“如式”香腸。

取鮮豬肉肥瘦二、八搭配,加食鹽、白糖、黃酒、姜蔥汁合理配方,用豬腸衣灌製,自然日照風乾。

其特點條形整齊,肉質緊密,色澤鮮豔,香味濃郁,營養豐富。口感瘦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

萊蕪香腸

“香不過的老南腸,趕不盡的萊蕪豬”,這句民謠是南腸的真實寫照,既寫出了南腸的獨特口味,又寫出了南腸在萊蕪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採用萊蕪當地一種名爲“萊蕪黑”的黑豬肉製成。

做南腸有嚴格的氣候要求,新鮮豬肉切丁,灌裝後需要經過長達二十天的晾曬,讓水分充分曬乾,利於保存。

曬乾之後的南腸需要放置一段時間,下一步就要開始蒸煮。

蒸煮的老湯也是非常講究的,生腸需要在老湯中進行二十分鐘的反覆攪拌,蒸煮,煮熟之後撈出來的南腸香味撲鼻,黑褐油亮,晾涼之後,掰開一根,肉質連絲,噴香四溢。

漳州香腸

香腸是漳州傳統特色美食,在漳州叫“烘腸”或“風腸”, 因其製作後要晾起來風乾,所以叫做“風腸”。

傳統的製作方法是精選豬前腿肉,並嚴格控制瘦肉:肥肉在4:1的比例,加入優質高粱酒等製作而成,自然日曬風乾5天,豬肉與高粱酒經過5天的發酵醇化,達到最完美結合。

成品半乾,口味正宗,特有香香的酒味,絲絲的甜味,香氣撲鼻, Q軟彈牙,是漳州春節傳統標配的一道美食。

哈爾濱風乾腸

哈爾濱風乾腸是爲數不多的北方中式香腸的代表,作爲北方的風乾腸與南方的風乾腸最大的不同在於,哈爾濱的風乾腸是熟的,可以直接食用。

香腸製作好之後經過高溫蒸煮,然後再進行自然風乾,直接喫口味很有韌性,久嚼不膩,風味獨特。

新疆燻馬腸

曾在《風味人間》亮相的燻馬腸,是新疆人冬天必不可少的美食。

傳統的哈薩克族燻馬腸、燻馬肉的原料都會選擇膘肥體壯的4至6歲的馬駒。

馬肉無論脂肪再厚、再多,經過高溫燻烤便會滲透到肉中,而且還會將果木和松木的香氣一起帶進肉裏。

爲了使熏製的馬肉更具個性,熏製者根據家人要求會在灌裝馬腸子的時候加入鹽、花椒、草藥等配料。

高手熏製的馬腸外觀顏色呈琥珀色,灌裝均勻,粗細適中,有些肋條肉灌的馬腸故意將肋骨露出一段,在熏製的時候香氣便隨着骨頭溜出來。

馬腸子的典型喫法是不切片裝盤的,而應該是一手持着粗壯的馬腸,一手持刀,邊喫邊削。

擁有其他肉類難以比擬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馬肉,通過馬腸衣的包裹,馬肉脂肪的嫩,馬腸衣的脆,馬肉的香,都被釋放的淋漓盡致。

川味香腸

比起甜潤的廣式臘腸,四川臘腸顯得豔麗、潑辣,又是另一種風味。

川味香腸在口味上秉承了川菜一貫的麻辣風格——調料中通常要添加大量花椒、胡椒和辣椒,所以又有人管它叫“三椒香腸”。

大部分的川味香腸在風乾後,還有一道煙燻的工序。煙燻最好是用果木,這樣燻出來的香腸會帶上清香,就像燻臘肉最好是用柏枝一樣。

煙燻的火候很關鍵,燻得淺了,不入味;燻得重了,肉又會帶有過多的煙火氣,破壞口感。只有精準的掌握其中的分寸,方能得出一條完美的川味香腸。

“麻”和“辣”是川味香腸的主角,也是這混合紛繁又深沉而鮮辣的百般滋味裏的基調。

溫潤油暢、麻得酥酥、辣的隱忍,喚醒你沉悶的胃和疲勞的舌尖,讓它們開始在另外一個維度裏狂歡。

藏香豬香腸

藏式香腸無論是在配料上還是製作工藝上,都有川味兒香腸的影子。

藏香豬香腸選用高原上的藏香豬,一年左右出欄,肉質緊實勁道。

選用腿肉,肥瘦比例爲7:3,配料看似簡單,但每一種都必不可少,食鹽、冰糖、白酒、辣椒、花椒,這樣的配比讓香腸的味道變得豐富。

灌好的香腸,經過兩次煙燻、兩次風乾,在高原上,柏樹丫煙燻帶來濃郁香味兒,零下幾度的雪風帶走多餘的水分,21天之後,腸衣與肉餡緊密結合。

喫起來不肥不柴、不會過分麻辣,大衆口,簡單的水煮之後,就能香的直掉口水。

藏香豬香腸算得上是當地的一大特產,也是很多人過年必囤的一種臘味兒。用來招待賓客,或是拿來送禮,既具特色,又實用,可以說是每年必備年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