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俯首於地,仰觀於天,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依象而畫,以畫表意,畫成字,字達意,會意象形,創造了原始漢字。其背後隱藏着太多的智慧等待挖掘。

· 本 · 期 · 漢 · 字 ·

吵 = 口 + 少


“本意/original

口、少爲吵。

吵:打嘴架、口角。


拆解/disassembly

口:喫東西和發聲的器官。

少:年紀輕或數量少。


生活中,遇事動不動就上綱上線,非要吵個你死我活的夫妻實在太多了。

何爲“吵”?從其造字結構可以看出,“吵”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少”,意爲年少無知的時候,喜歡逞口舌之強,吵架就是家常便飯。

兩口子偶爾吵吵也是正常的,就連牙齒和舌頭這樣渾然天成的搭配,也有互相傷害的時候,更何況年輕氣盛的兩個人?到同一個屋檐下生活,肯定會有很多的分歧和摩擦。但如果天天吵,什麼事情都要爭出個對錯、吵出個輸贏,這日子要怎麼過呢?

其實,很多事情,是沒法分出對錯的,就算吵得你死我活,贏得了結果,卻輸了感情,到頭來還是互相傷害,兩敗俱傷。既然因爲愛情結合在一起,就應該好好珍惜這份緣,爲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不歡而散,值得嗎?

楊絳晚年回憶說:“我和鍾書年少時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爲一個法文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盡力傷他。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人活到了一定歲數,就會發現,家不是一個分對錯的地方,年少時那些小事,不吵也罷。口舌之爭,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傷害越來越深。

生活中,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家人之間,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比三觀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問題不劍拔弩張,不追究誰對誰錯。這樣的家庭,纔是幸福的港灣,教育出來的孩子,纔是溫暖而有教養的模樣。

——摘自《漢字管理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