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法國一位年輕人很窮。後來,他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不幸的是,後來他因患上前列腺癌於1998年去世了。

他去世後,法國的一份報紙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在這份遺囑裏,他說,“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爲富人的祕訣留下,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爲富人的祕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爲揭開貧窮之謎的人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這份遺囑刊出後,有18461個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絕大部分的人認爲,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人認爲,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也有一部分人認爲,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因爲一無所長,所以才窮,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還有的人說, 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等。

後來,這位富翁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祕訣,他認爲: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爲富人的慾望。而這個答案只被一位9歲的小女孩猜中。

謎底揭開之後,震動法國,並波及英國和美國。一些新貴在就此話題談論時,均毫不掩飾地承認:慾望是永恆的“治窮”特效藥,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窮人之所以窮,大多是因爲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也就是缺乏致富的慾望。

人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爲缺少慾望,慾望是永恆的“治窮” 特效藥。同樣,業務員之所以業績平平,也是因爲他缺乏慾望, 或者是慾望太小,導致缺乏戰鬥力。員工的慾望沒有被激活,他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手腳就不會動,手腳不動,怎麼能熱情地投入工作呢?業績自然就不好。

慾望沒被激活的員工,你推一下,他動一下,你不交代,他就不做,甚至有時候你推都推不動他,你交代一件事情,他就做一件事情,還未必能做好。這種員工是什麼啊?

是典型的等、靠、要。而且,當你交代完事情之後,他沒做好,還會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如公司給的資源不夠好、不夠多,公司的產品不好,同事不給力,客戶太刁難,環境不好。反正怪天怪地,就是不怪他自己。到頭來,說得無懈可擊,把老闆說得一愣一愣的,感覺啞口無言,竟無言以對了。

在缺少慾望的員工眼裏,你交代一件事情給他去做,他首先想到的是有沒有這樣的資源,有沒有這樣的關係,有沒有這樣的人才,只有當這一切都具備了、成熟了,才能行動,否則就無能爲力。而且,他還說自己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米難道讓我做空氣!

有慾望的員工則不同。因爲有慾望,所以有動力,他就等於自己給自己裝了一臺發動機,他會不斷給自己鼓勁、加油,做起事情來也會充滿激情,不知疲倦,而人越是有激情的時候,靈感也會越多,辦法也會越多。哪怕沒有資源,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他也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想辦法創造各種條件來解決問題。

他跟沒有慾望的人恰恰相反。沒有慾望的人是有什麼資源我才能做什麼事情,有慾望的人是我要做成這件事情需要什麼資源,如果這個資源不夠,我要想什麼辦法去找到這個資源,而不是等、靠、要。

簡言之,有慾望的員工,公司只要給他任務,他會調動自己的智慧、資源,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那麼,作爲企業,就要想辦法激活員工的慾望,而且在招人的時候,可以招什麼都不懂的員工,但絕不能招沒有慾望的員工。

——摘自剛上市的《賦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