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俯首於地,仰觀於天,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依象而畫,以畫表意,畫成字,字達意,會意象形,創造了原始漢字。其背後隱藏着太多的智慧等待挖掘。

· 本 · 期 · 漢 · 字 ·

執 = 扌 + 丸

“本意/original

扌、丸爲執。
執:掌握,執行。

拆解/disassembly

扌:提手旁,與動作有關。
丸:藥丸。

漢字智慧

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在梁山泊英雄聚義開始時,有一次非常重要的籌資行動,叫做 “智取生辰綱”,是由幾個好漢用智謀劫取梁中書搜刮來的十萬貫慶賀生辰禮物。論武力,幾個好漢的功夫不一定比得過青面獸楊志;論機警,楊志一直小心提防。但爲何楊志還是眼睜睜看着生辰綱被劫走呢?因爲智多星吳用一早就商量好了方案細節,幾個人只是按步驟執行而已,哪裏會失手呢?

何爲“執”?從其結構可以看出,“執”左邊一個提手旁,右邊一個藥丸的“丸”,意爲正確的方案加上行動纔是真的執行。

現在的人常常說“執行力”,以爲立即行動就是執行力。領導佈置了一個任務,行動得越快就是越有執行力。殊不知,沒有對症的方案,就算行動很積極,也是往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就算一開始有些眉目,然而一旦出現挫折,就會像沒頭的蒼蠅一樣,找不着北。尤其是在一個團隊當中,執行一個任務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乎整個團隊的績效甚至生存。

比如軍隊裏面的特別行動小組,當需要營救某個人質的時候,如果沒有嚴格按照部署,自己貿然行動,不僅會暴露自己,而且還會連累同伴。再比如三國時期,劉備要前往吳國迎娶孫權的妹妹,如果沒有諸葛亮的三條錦囊妙計,趙雲怎麼可能保護劉備安全返回?職場上也是這個道理,沒有方案的行動,同樣也坑苦了夥伴。

先有了行動方案,纔有執行力。

——摘自《漢字管理智慧》

相關文章